台灣登上西班牙國家報16日隨報出刊的「國家週報」封面故事,標題為「台灣,沈睡的炸彈」,以18頁內容深度分析美中兩強地緣角力加劇下的台海情勢和台灣立場。
西班牙主流媒體「國家週報」(El País Semanal)16日出刊的第2429期,以「台灣,沈睡的炸彈」為封面標題,「台灣,強權衝突之地」為專文主題,從台灣的歷史背景、地緣政治、經濟地位、軍事安全、政黨立場、人民認同、民主價值等各面向切入,深度探討兩岸情勢和台灣立場。
國家週報派駐北京的記者亞布利(Guillermo Abril)與攝影師若夏特(James Rajotte)走訪台灣8天,足跡踏遍金門、台北、新竹等地,訪問逾10位國內外政商界人士、學者與民眾,做出共18頁內文搭配大篇幅照片的封面報導。
專文從金門八二三砲戰起頭,以台灣海峽間過去的戰役,帶出現今的衝突。指出台灣雖在國際上只被13個國家承認,但事實上(de facto)是獨立的領土。
專文提到,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放棄使用武力收復台灣;美國對台海問題雖然採取「戰略模糊」政策,但持續對台灣出售武器。近年來,隨著美中角力加劇,台海緊張局勢也不斷升級。「如果這兩大強權的競爭會為21世紀的國際局勢定論,那台灣就是地圖上的碰撞點。」專文如此說道。
國家週報訪問「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CAPRI)董事長兼執行長林夏如,她從台灣的科技力量談起,提及台灣是半導體產業龍頭,生產的半導體市占率約占全球的60%,高階半導體市占率甚至高達90%。2022年的人均GDP超過3萬5000美元,高於中國兩倍。
林夏如視台灣為民主社會的前哨,認為談論台灣問題時,除了國防安全外,應該多談「民主認同」。她表示,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是台灣人尋求認同的果實,作為巨人身旁的小孤島,台灣人需要找到自己的出路。而今天形塑台灣人國族認同的關鍵,她強調,是「民主價值」。
林夏如對國家週報說,「台灣人花了30年意識到,我們實際上是台灣人。我們雖然也屬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我們有獨特的價值觀:我們相信法治,以及自由開放的社會。」
專文表示,台灣的民主化和經濟發展,與人民的歸屬感齊頭並進。台灣人認同感的轉變,數字上看來很驚人。1992年,島上只有17.6%的人口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今天則升高到60.8%;同時,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比例,從46.4%降到32.9%;認為自己「只是中國人」的比例,則從25%降到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