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亞洲最危險的衝突引爆點,台灣已被許多人認為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因為這涉及美國能否遏止中國奪取台灣,但美國也因此日益從軍事層面看待台灣問題,在台灣問題上也跟中國越來越針鋒相對。被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副助卿柯慶生(Thomas J. Christensen)稱為「美台關係全明星隊」的智庫學者何瑞恩、卜睿哲、葛來儀,在日前出版的新書中呼籲決策者,不該把台灣當成大國博弈的棋子,美國應該關注的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希望與恐懼。
三位作者在4月15日出版的《美台關係:中國的挑戰會導致危機嗎?》(U.S.-Taiwan Relations: Will China's Challenge Lead to a Crisis? )一書中指出,雖然台灣確實受到越來越強烈的軍事威脅,但台灣也同時面臨中國的政治攻勢,北京希望藉此削弱台灣人民的意志。但各界多把台灣問題的焦點放在軍事衝突,如果美國希望保持對台海的影響力,就應該認清「台灣未來的重心是其2300萬人民的意志」,保持可靠的軍事威懾只是處理台灣問題的最低門檻,而非衡量成功的標準。
何瑞恩指出,美國的對台政策在過去6年裡確實發生變化,但這主要是為了應對中國對台灣增強施壓,而美國政策的真正目標應該是維護台海和平,如何定義追求台灣的利益決定權在於台灣。何瑞恩說:「歸根結底,台灣不是與中國競爭的一張牌,支持台灣並不是對中國強硬的一種方式。我們的信念是,朋友不會把朋友當成戰略上的一步棋。」
卜睿哲則表示,美國出於戰略考量,在1978至1979年決定結束與中華民國的外交與防務合作關係,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對於如何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之間的爭端,美方的立場是雙方應自行解決、和平解決、並且在台灣人民同意的情況下解決。這是美國對台政策的基本原則,也是對民主台灣的尊重。對於將台灣視為美國「絕不可被併入中國」的重要戰略資產,葛來儀說,這種觀點的真正危險性在於北京的官員們這麼想,所以當美國總統說「我們不支持台獨」,但中方卻總是指責「你們言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