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2018年抱怨中國對進口車課徵25%關稅太高,隔年,北京就調降了關稅,特斯拉也轉而積極在大陸投資設廠。於今,中國製特斯拉電動車,以及中國本土電動車因自由競爭而降低了售價,造就雙贏,並大幅提升中國電動車的出口競爭力。
2020年,特斯拉市值超越日本豐田;2022年,大陸的比亞迪全球銷量超越特斯拉。
在中美貿易戰的環境下,中國大陸可不曾對美國汽車下禁令,甚至反其道而行,連關稅都調降。對比之下,台灣的那些受禁令保護的傳產與農業,拿什麼談國際市場貿易佔比?
換言之,解決之方的首要,就在於解除這種針對性的大規模禁令,以符合WTO的精神與原則。
誠然,有些行業就算課徵高關稅,恐怕競爭力也不如「陸產」與「陸製」,但這種行業或產品到底有多少?如果很多,那代表台灣根本沒資格加入自由貿易體系,如果很少,那在自由貿易協議裡特別拉出來談判即可,無論如何,答案都不會是祭出禁令。
搞笑的是,如果台灣想保護的本土產品多到要下2460項禁令,那憑什麼加入CPTPP?如果兩岸都進入了CPTPP(雖然可能性幾近為零),當前的禁令能不解嗎?反之,如果台灣加入不了CPTPP,還奢談甚麼「多元市場出口」以分散出口大陸的佔比?
貿易壁壘調查,不是只影響出口產業,還影響內需型產業,而這個課題並不新鮮,台灣想與任何經濟體簽署FTA,BTA,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憑什麼只對大陸設禁令,其餘國家不設?在質疑中央之前,侯友宜的方案又是什麼?與民進黨有何不同?
截至目前為止,侯友宜仍未提出為台灣整體經濟設想的方案,僅止於談新北市。誠然,在市議會上可能不宜談全台議題,但光憑這次的作答,我們大致可看出侯並沒有準備好經貿整體方略。
公平地說,侯友宜答錯的,賴清德的作答只會錯得更離譜,而柯文哲的作答肯定等於沒答,換言之,賴與柯的答券根本不必看,因此才得關心侯友宜與郭台銘的答券。
事實上,郭台銘的答案也還很不完整,但作答的方向至少比侯友宜好得多,郭期待調查不影響ECFA,否則會有巨大衝擊,並強調兩岸關係的重要性,民進黨對此無能為力。再者,郭正確指出,單方面讓利是不可持續的,期盼回到WTO架構處理。
以上發言,「期盼」可能落空,因為兩岸關係不好,大陸就不需要回到WTO架構處理,只需自行取消ECFA,對台灣下達2455項對等禁令即可,而這樣的做法,絕不會引起國際社會撻伐,因為道理站在大陸那邊。
反過來說,兩岸關係好,也不需要回到WTO架構處理,兩岸自行協商即可。
重點在於,單方讓利是不可持續的,兩岸關係的重要性不言可諭,而對此,民進黨絕對無能為力。這三句,就是侯友宜不敢說的,連講廢話都了無新意,甚至還不如柯文哲,至少會把廢話講得有梗一點。
總言之,無論貿易壁壘調查的終點在哪裡,我們都必須作最壞的打算,個人評估,台灣絕對進不了CPTPP,與美國也簽不了有市場准入的FTA,唯一剩下的經貿紅利,也只剩ECFA了。
這當然不是民進黨口中的「影響有限」,而是一個嚴峻的信號,大陸若真有意相逼,對兩岸經貿主力的電子零組件動手也不是不可能。台灣對大陸順差只要消失一半,連買軍火的錢都籌不出來,還做什麼豪豬夢?
總統候選人要提出的是,如何在公平的環境下,維持甚至擴增台灣的競爭力,因為若兩岸關係持續冰封,讓利時代確實就要結束了。在經貿上,連美國都斷了與中國脫勾的念頭,更何況台灣?
因此才說,侯友宜這份答卷是答錯了,分散風險誰不會說?問題是你做不做得到,又要如何做到?當問題牽涉到廣大的中小企業時,台灣要自問競爭力何在,台灣領導人要提出可行的中長期戰略。
而不是講廢話。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