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所引發的金融風波雖然逐漸平息,但這種前所未有的新型態金融風險,必須正確診斷此事件的成因,並且對症下藥,規劃合理的冷卻機制,降低擠兌風險,刻不容緩。
在美國矽谷銀行(SVB)發生擠兌前,有史以來最大的擠兌潮發生在2008年的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 bank),該次擠兌在10天內總共領走167億美元。而這個紀錄在今年3月被打破了!矽谷銀行一天就被擠兌420億美元。更可怕的是,該行並無投機高槓桿操作,或重大人謀不臧,而是眾多新型態金融風險疊加後的結果。
SVB倒閉 是「管理不善的教科書等級案例」
事後美國聯準會(Fed)副主席巴爾(Michael Barr)指出,矽谷銀行倒閉是「管理不善的教科書等級案例」,而社群媒體的快速傳播,也是導致該銀行火速倒閉的推手之一。對於社群媒體在此事件的角色,持相同看法的人還包括: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主席Martin Gruenberg、花旗集團執行長Jane Fraser、瑞銀首席經濟學家Paul Donovan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系統風險中心主任Jon Danielsson等人。銀行相關負面消息在社群媒體中快速散播,並且不斷放大。再加上線上轉帳便利化,即使財務非常健全的銀行,也禁不起這種擠兌的折騰。
這次矽谷銀行所引發的金融風波雖然逐漸平息,但這種前所未有的新型態金融風險,必須正確診斷此事件的成因,並且對症下藥,讓未來的金融環境更加健全,才不會浪費這次危機。也就是說,金融業者的經營管理必須更為精進外,各國的金融監理機關也將藉此經驗調整其監理要求,以及規劃未來類似事件的緊急應變措施。
矽谷銀行體質特異 86%存款不在存款保險內
首先,矽谷銀行是一家體質特異的銀行,比較像是投資銀行。其存款來源主要來自一些科技業的創投公司,客源較為集中,且每位客戶的存款金額大。在資產配置上不像一般銀行以放款業務為主,而是持有大部位的債券。近來聯準會為了打擊通膨而升息,造成該銀行債券投資出現巨額虧損。該公司公開增資不順,造成股價暴跌,進而這些存款戶對銀行的信心發生動搖,擠兌的結果就造成此次銀行的倒閉。
為什麼矽谷銀行客戶急著跑?因為絕大部分存款戶的存款金額都超過25萬美元,超過部分不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保護。再加上這些客戶的背景較具金融敏感性,因此一有風吹草動,馬上採取斷然行動。在此事件發生前,矽谷銀行約有86%的存款不在存款保險內。這個比例非常高,在美國應該是屬於前百分之一,因此引爆後的威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