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喬治和羅德里格斯認為,巴西的外交政策不如外界所稱的那樣模稜兩可或優柔寡斷,反而展現出「積極不結盟」(active nonalignment)的精神,即集中關注自身利益而非他國利益的對外戰略。兩人強調,在美中新冷戰之下,拉丁美洲國家蒙受巨大的「選邊站」壓力,因而發展出此種策略。
積極不結盟 vs 不結盟運動
兩人接著解釋,「積極不結盟」雖然源於1960和70年代盛行的「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但兩者卻大不相同。「不結盟運動」出現於冷戰期間,旨在替後殖民國家提供一個平台,以應對美蘇兩強對抗下的發展困境,並保護其脆弱的國家主權。
至於如今的「積極不結盟」,與其說是一種運動,反倒更像一種外交學說。此學說於各地盛行的時機,正好就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認定全球財富從北大西洋轉移至亞太地區的時期,也是巴西等「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的崛起時候。
賀喬治和羅德里格斯強調,「積極不結盟」與中立態度或等距外交無關,它是一種動態變化。這也意味著,拉丁美洲國家遇上某些議題(如:民主或人權)時,可能會向美國靠攏,但在其他議題(如:國際貿易)上則偏向中國。
他們也說,要做到盡可能不選邊站,就必須制定高度精確的外交政策,因為每項議題都得進行具體評估,才能決定該如何回應。這與制定一般外交政策相比,確實會耗費更多心力,但也因為如此,採行此種策略的開發中國家,與大國打交道時,通常能發會更大的影響力。例如:巴西總是主動在國際舞台上尋找新機會,而非被動地接受現實。
「積極不結盟」政策也強調了區域合作和多邊主義的重要性,而巴西在這方面向來表現亮眼。它的過往成功經驗包括:1980年代籌組里約集團(The Rio Group)、2008年創立南美洲國家聯盟(Union of South American Nations)、2003年啟動「印度—巴西—南非論壇」,以及後來的金磚國家集團。
拯救烏克蘭的寶貴機會
談及巴西作為俄烏戰爭調解人的可能性,西方國家大多認為這個提議過於天真,甚至痛批巴西此舉是在「模仿俄羅斯和中國的大外宣」。但賀喬治和羅德里格斯認為,有鑒於其強大的外交傳統和結盟能力,巴西是幫助烏克蘭恢復和平的最佳人選。
《外交政策》專欄作家傅好文(Howard W. French)先前也表示,巴西是「一個龐大的多種族社會,擁有多元化的經濟和豐富的軟實力,非但沒有征服他國的歷史,也沒有眾所周知的狼子野心。」
賀喬治和羅德里格斯表示,唯有像魯拉這樣經驗豐富且受人尊敬的領袖,才能鞏固巴西上述的美好國家特質。他們認為,魯拉的下一步就是讓印度加入「和平俱樂部」,繼續敦促俄烏兩方進行和談。
今年4月6日,魯拉提議表示,烏克蘭應放棄對克里米亞(Crimea)的主權主張,以換取俄軍撤離烏國領土。隔日,烏克蘭外交部發言人尼科連科(Oleg Nikolenko)斷然拒絕該提議,並在推特(Twitter)表示,「沒有任何法律、政治或道德理由可以證明這具有正當性,哪怕只是要我們割讓一吋的烏克蘭領土。」
賀喬治和羅德里格斯認為,談判最終是否成功,仍取決於西方願不願意結束戰爭。但在一場僵持不下的戰爭中,經濟韌性強的一方才能掌握更多優勢。根據數據統計,2022年烏克蘭的GDP下滑29.1%,俄羅斯卻只掉了2.1%。就此情況來看,俄羅斯顯然佔了上風,所以巴西希望盡快解決衝突的提議,是拯救烏克蘭的寶貴機會,而非許多西方人眼中的天真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