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樣的現象,戴雅門說明,有一種理論是認為,這是因為民眾的兩極化越來越明顯,另一種則是菁英派理論,認為在國會裡所謂的菁英,因為影響力比較大,於是他們嚴重對立的情況也影響了民眾。
戴雅門也指出,美國政治如今產生的影響,就是強烈政治傾向、不容易妥協的人比較願意去投票,事實上各陣營中投票率都很低,而候選人一定要通過初選才能參選,在此情況下,出線的候選人往往就是意識形態強烈的選民,所選出的人選。
戴雅門接著從歷史脈絡梳理,表示19世紀末、南北戰爭之後不久,兩黨對立很嚴重,但在之後又開始妥協,在50、60年代末期是兩黨合作關係最好的時候,但在70年代後,尤其這10年則惡化得越來越嚴重,對任何事情都無法達共識,「少數共識就是支持台灣。」
「你寧可把女兒嫁給火星人,也不肯把她嫁給不同政黨的人」
談到近幾年來的惡化程度,戴雅門表示,1994年調查民主黨員對共和黨員的看法是負面還是極負面,當時負面占了57%、非常負面則是16%,但到了2017年,則分別變成87%、44%,而他認為,這樣分化的情形也透過社群媒體繼續擴散,大部分人在反對陣營裡幾乎沒朋友,再加上政論節目不斷放送,於是逐漸把對方陣營當成妖魔鬼怪,「你寧可把女兒嫁給火星人,也不肯把她嫁給不同政黨的人。」
在政治立場高度分歧下,戴雅門認為,投票率也逐漸下滑,會投票的都是政治形態比較活躍的選民,而對於如何減少高度意識型態選民,造成不成比例選舉結果的影響,他認為,或許可以取消黨內初選,此外也希望降低投票的成本,但要達到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戴雅門也說明,在美國的政治流程中,候選人若沒通過黨內初選,就不會出現在選戰裡,因此現在很多共和黨議員害怕去批評川普,民主黨則擔心自己看起來不夠自由主義,因此他認為必須思考,讓輸掉黨內初選的人也能獨立參選,這樣有助解決當前分立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