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習近平能穩住歐洲嗎?

2023-05-19 07:10

? 人氣

近年來,鑑於新疆、香港和中國國內的人權問題,中歐關係受到很大損害。特別是在疫情三年,隨著華盛頓圍中戰略的實施,這些問題驅使歐洲多數國家尤其是「新歐洲」基本跟隨美國反中。歐盟2019年就制定了新的對華戰略,將中國定義為「合作伙伴、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合作伙伴指的是歐中可以在全球性問題如氣候和減排的問題上進行合作;競爭者指的是歐中在經濟上是競爭關係;系統性對手指的是歐中在政治制度、人權等問題上是對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俄烏戰爭發生後,北京的態度讓歐洲國家對中國的負面認知進一步加強。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5月12日在歐盟外長非正式會議後表示,歐盟成員國外長支持「重新校准」對華戰略,這個「重新校准」就是歐盟在堅持對華「三重定位」時,要加強對華競爭,「去風險」,重新審視歐中經濟關係,這雖然不意味著對華經濟「脫鉤」,而是重新平衡歐中關係,但正如德國總理肖爾茨最近在歐洲議會的演講所說,中國仍是歐洲的合作伙伴,但兩者的競爭性和作為系統性對手的一面加強了。

2023年4月14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和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2023年4月14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和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北京當然認識到歐洲對中國態度和立場的這種微妙變化。秦剛此次對歐洲三國的訪問,就是要加強中國和這三國的聯系,並通過它們試圖將中歐關係導向北京認為的「正確的航道」。他在奧斯陸同挪威外相維特費爾特共同會見記者談到中歐關係要持續穩定發展,需要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包容的世界觀、進步的歷史觀、互利共贏的合作觀。對歐洲的「去風險」,秦剛在柏林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共同會見記者中也警告,如果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那就是在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

新歐洲老歐洲

然而,北京也明白,儘管以馬克宏為代表的歐洲內部特別是所謂的老歐洲有很大的政治勢力尋求歐洲的「戰略自主」,適度和美國拉開距離,可歐洲要真正做到戰略自主並非容易,原因不僅在於,歐洲內部在這一點上遠未達成共識,特別是新歐洲反對。俄烏戰爭以來,歐洲真切感受俄羅斯的戰略威脅;而且也是這場戰爭,讓美國的軍事力量通過北約更深地支配歐洲,在經濟尤其能源上,歐洲也開始依賴美國。北京想要分化歐美,在中美對抗中作為一個中立第三方,基本上做不到,至少在目前階段,歐洲無力擺脫美國,形成戰略自主的獨立一極。故而,北京強化歐洲的關係,真實目的是在中美對抗之下,讓歐洲不過於跟隨華盛頓反中,至少是幾個歐洲大國,不隨美反中。

歐洲和美國,在對華戰略和政策上有著一致性,如對人權、經濟去風險化等,歐美對中國有著同樣的訴求。但歐洲也有自己的戰略利益考量,歐中關係的競爭性雖然在加強,可還維系合作基調;美中關係則以競爭或對抗為主,合作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品。另外對歐洲,北京也並非沒有籌碼,最大的籌碼還是中國的市場。經濟恢復正常後的中國市場,對因俄烏戰爭造成嚴重通脹和經濟可能衰退的歐洲,特別是法、德、意、西等傳統歐洲大國,仍然具有大的吸引力。它們的政府和企業雖然通過這場戰爭,認識到在產業和供應鏈上,過於依賴某個價值觀差異很大的國家,會有風險,因此提出「去風險」,但這是一個長過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