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中國在刻骨銘心的體認到美國的敵意後,過去較多依賴美國技術的作法會改變,更加堅定決心、花大力氣推動創新並提振技術地位─就如貿易戰啟動後,中國投入更多資金在半導體產業上,想儘快建立半導體的「自主民族工業」。雖然成敗未知且耗費龐大,但這個改變也會牽動與影響許多產業與企業。
至於各國熱議貿易戰的「輸贏」,大部份人都壓中國是「輸家」,甚至連預測一直錯誤、一錯30年且早已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中國經濟崩潰論」又藉著中美貿易戰重出江湖。如果以整體國力基本數據看,不論以依賴程度、技術水平、市場與經濟規模等來看,中國承受的壓力更大、受到的衝擊更強;且以短期所言,美國經濟處於10年來的顛峰,中國經濟則顛峰已過正在下行路上,大部份壓中國是輸家的原因在此。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壓美國會成為貿易戰輸家的少數人中,赫然有2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寫了一篇文章「(美國將)怎樣輸掉貿易戰?」,他認為川普的觀念停留在上世紀60年代、貿易幾乎清一色是終端消費品的年代,對這些產品加稅可以促使本國消費者改買本國貨。但如今世界大部分貿易是中間產品,對這些產品加稅最終會增加本國商品的成本,因此川普政府的貿易戰「具有自我毀滅性」,「美國將會輸掉自己發動的貿易戰」;史蒂格里茲的用詞較客氣,是「美國面臨輸掉貿易戰的危險」,他認為美國會因貿易戰導致「就業遭受打擊、進口商品漲價」,而美國逼迫中國作的正是中國想要作的─從出口轉向內需型經濟。
當然,更長期、更宏觀的改變是史蒂格里茲說的:「(在川普)打完這場愚蠢的貿易戰之後,我們的世界將發生變化:未來的不確定性將比今天更高,人們對國際法治將更缺乏信心,國與國之間的邊界將更加難以逾越。川普給世界帶來的改變是長期的、負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