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宜蘭選戰,堪稱戒嚴時期黨外的經典選戰之一,這場經典選戰的成功有各種解釋、與各樣因緣際會的說法;然而,身為那場代表政治創新選戰的關鍵協力者,我坦誠地說,黨外精神實是締造宜蘭政治新局的最深邃根本元素。
(一)、三位黨外候選人對1981年宜蘭選戰的「我見」與格局
從「還原歷史」的角度,參與1981年宜蘭選戰的三位黨外候選人,有各自的解讀,也呈現了不同的格局。
1. 陳定南:
縣長候選人陳定南在本書初版的訪談中談到:
「在『廣興會議』那個時候,……如果沒人協調,要選縣長很明顯就是虎山行、跳火坑,沒得到黨外的共識大家挺,我很難選下去……如果沒有黨外這些頭人對縣長的共識……我參選的可能性很低……如果沒有我參選縣長,兩個省議員候選人可能兩敗俱傷,現在宜蘭的生態又不一樣。」(參閱本書「陳定南訪問稿」)
2005年,擔任過兩屆宜蘭縣長、四任立法委員、五年法務部長的陳定南,第三度回鍋參選宜蘭縣長,在投票前兩晚的競選晚會上,第一次公開向宜蘭縣民感性表示:「二十四年前,陳定南還是無名小卒,當時蘭陽子弟、立委黃煌雄先生召集的黨外會議裡,陳定南受到黨外前輩的共同提拔,代表黨外參加第九屆縣長選舉。」
2. 張川田:
省議員候選人之一的張川田,在本書初版出版前,曾兩度接受訪問。他談到:
「我相信因為我的參選讓黨外勢力擴大,……我敢說,我若沒選,定南要勝更為困難,我給宜蘭縣黨外有執政的機會。」
「『廣興會議』就是造成一個局的形成,陳定南選縣長,錫堃選省議員,歡迎我選,等於宜蘭有一個縣長和兩個省議員跟國民黨戰,以前都單打獨鬥,現在做一個整合……。」
「最重要的是黃煌雄帶頭,讓他形成宜蘭會勝選縣長……黃煌雄等於做一個總頭來推……。」
「雖說我是很尷尬的角色,黨外不認定你,但是我還是堅持我的理想,雖然我犧牲,最後造成那個局勢,等於跟黃煌雄一樣,他說歡迎我選,黨外就不接受他,都是犧牲,不過成就對黨外一個正面的效應,對民進黨將來的成長可能是正面的。」(參閱本書「張川田訪問稿」)
張川田參政的歷程,有如這次參選省議員一樣比較坎坷,但他一生仍擔任過兩屆國大代表,三屆立法委員。當他於2006年9月10日病逝,正是個人政治聲望趨於高峯之時。
3. 游錫堃:
黨外另一位省議員候選人游錫堃,2006年在本書初版出版前,曾「婉拒受訪」(參閱本書「游錫堃婉拒受訪過程」);時隔16年之後,2022年9月,以立法院長名義,在一篇紀念專文中談及對1981年宜蘭選戰的一些看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