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萬順痛批,雙語政策推動方案的6大主軸包括「英檢量能擴充」,顯見英語產業在政策背後扮演的角色,且也顯現雙語政策的墮落,尤其雙語政策宣稱可以提升國民競爭力,儘管英語能力確實有生產力,但也有邊際效應,當會英文的人越來越多,生產力就會遞減,甚至可能會被翻譯科技取代。
「2030年台灣對英語的需求還會大於供給嗎?」何萬順質疑,政府推動雙語政策下的邏輯,是假設國內對英文的需求多過供給,但事實上依照國人的英語能力現況,在2030年就已能滿足市場需求,再加上科技發展,都足見雙語政策缺乏前瞻性考量,應參考廣設大學導致大學文憑供過於求的前車之鑑,避免英語技能也在未來也供過於求。
學者示警雙語恐變「全沒語」
台師大英語系及翻譯研究所退休教授周中天認為,在AI時代下,各領域人才因適情適性的各展所長,依照個人需求適度培養外語能力即可,應使用科技輔助不必強求人人精通英語,而專業語文工作者也應借助科技,培養並發揮更高階精緻的語文修養,將AI工具視作良師益友,享受無限得學習資源。
「雙語教育繼續推下去,恐怕變成『全沒語』!」台師大英語學系兼任教授張武昌認為,台灣日常生活沒有使用英語的必要性與有利的學習環境,且雙語教育很難達成學習雙贏的目標,還會加重台灣學童語言學習的負擔,英語學習應回歸專業英語教師,並增加英語授課節數,而非讓專業學科也須用英語授課。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文宣部主任羅德水感嘆,錯誤政策常用立意良善包裝,蔡政府執意推動雙語政策,獨厚英語忽略其他語言,甚至出現教甄國文老師卻只考英文的荒謬景象,但各界為「政治正確」竟猶如「國王的新衣」沒人敢站出來反對,「我們當然支持提升英語力,但請停止錯誤政策,回歸國教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