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用較不理論性的方式討論:
我住在海拔七千五百英尺的科羅拉多州山間農村。下雪不是冬季才會發生的,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剛搬到這裡時對自己想:「我自己一個人嗎?重新開始?住新家?做新的『你』?我們讓身體動起來吧!」我開始幾乎每天健行,而碰到下雪時,我會展開熱烈的攻擊!用一把鏟子。
只有一把鏟子。
那是我做過最蠢的一件事。
一個月後我準備了一台汽油驅動的Toro 牌吹雪機。原本要花二十四小時、幾乎讓我累癱的苦役,現在變成不到兩小時的輕鬆工作。
那二十幾個小時的勞役只是清理我的車道和走道。只是我的家。從我的車道到附近的山腳下要步行兩英里,然後要走七英里半蜿蜒的山谷進入丹佛市所在的高地平原。那需要鏟無數的雪。沒有汽油驅動的鏟雪設備,我位於海拔七千五百英尺的房子根本不可能興建,理論上甚至不可能維護。
而我們是在丹佛, 坐落於過去很恰當地稱為美大荒(Great American Desrt)的高原。從低濕的中西部往西走,地勢穩定地上升並變乾燥。丹佛位於落磯山脈的佛蘭特山脈(Front Range)東側,正好是背風少雨地帶,每年的降雨量不到七英寸半。高海拔意味任何降雨會很快蒸發。在「一里高」的丹佛,濕度極低,小雪直接昇華為水氣的比例多過於融化。科羅拉多州約四分之三人口居住在大陸分水嶺以東類似條件的地方,但落在科羅拉多州土地的降雨有約四分之三降在分水嶺西邊。
丹佛—科羅拉多州—以兩種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是在每個地方興建水壩。看所有地圖上位於佛蘭特山脈東部邊緣每個像丹佛的都市,你會注意到湖泊,許許多多的湖泊。但它們不是湖泊,而是設計用來盡可能蓄積更多春季融雪洪水的蓄水池。科羅拉多州的都市已修改它們周邊的地形,以竭盡所能貯存所能獲得的每一滴水。
這還不夠用。第二個方法是鑿通落磯山脈以連結該州分水嶺的西部和東部的人口。目前有二十幾條這種跨盆地的大型引水道。整體來看,貯存每一滴水和每年引水約二百五十億加侖水,讓科林斯堡(Fort Collins)、埃斯特斯公園(Estes Park)、格里利(Greeley)、波德(Boulder)、科羅拉多泉(Colorado Springs)、普韋布洛(Pueblo)和大丹佛得以生存。該州幾乎整個農業區也是如此。
如果沒有興建和維護這套水管理系統的技術,佛蘭特山脈附近各城市可維繫的最大人口將從它目前的約四百五十萬人,銳減到只剩十分之一。
世界各地人口居住的地方大多數也有類似的故事。也許它是基礎設施的問題。也許是氣候。也許它與資源、食物或安全有關。但結論永遠一樣:不管任何原因使得產品和服務、能源、食物的全球流動中斷,人口、政治和經濟的地圖將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