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陸人民交流或能改變中國
戴博直言,中國一再重申台灣回歸祖國是其核心利益,因此堅持維持現狀並非應對中國挑戰的長期辦法。他問田中光,如何在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化解衝突,而田中光答道,中國觀光客來台旅遊時,會被台灣電視節目中批評政府的談話節目吸引,「他們可能有天會想其政府變成那樣(能被批評)」。
田中光認為,若有足夠的中國大陸人接觸台灣模式的民主,他們會想要有所改變,「我們是有自己人民、貨幣和憲法的主權國家,如果我們盡可能長時間保持此狀態,最終會影響對岸」。戴博稱,中國也曾相信互相往來、市場誘惑和家庭關係的拉力,能說服台灣人同意與獨裁中國統一。
「『一國兩制』的想法,中國長期對香港使用的口號,旨在引誘台灣」,戴博說,中國近年對香港的鎮壓,摧毀一切中國曾提出的利益。田中光告訴戴博:「沒人相信『一國兩制』有用,一點也不。」此外,戴博提到,這次參與的訪團成員來自20多國共30人,並在台灣訪問1周。
戴博解釋,接受外國政府的公費邀訪不合《華爾街日報》規定,且該報有能力派遣駐台特派員,因此之前不可能參與這類邀訪。他估算,台灣人為該訪團成員支付約5000美元(約新台幣15萬元),而台灣外交部計畫2023年邀請逾百名外國記者訪台。
公費邀訪有用?柯林頓是例子
戴博寫道,加上國會議員及其幕僚、智庫和其他訪賓,預計台灣外交部整年會出錢邀訪約2400人。他提到,台灣外交部估計每年花費約50萬美元(約新台幣1536萬元)邀請外國媒體訪問台灣,而美國、歐盟、中國都有相似的公費邀訪。
戴博指出,中國會提供免費或價格較便宜的訪問行程,帶記者去自行較難以到達的地方,像是西藏和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歐盟會邀請記者去參訪其在非洲的計畫,並邀中國新聞工作者訪問布魯塞爾;美國2022年則贊助22名新聞工作者到北卡羅來納和亞利桑那州採訪期中選舉。
美國國務院說,此類邀訪是「說明我們(美國)的民主及政治系統如何運作」。台灣外交部國際傳播司司長徐詠梅向戴博表示:「透過這些邀訪,我們可看到豐碩成果,像是訪賓更認識台灣、提升對我們獨特處境的認知,以及發展與我們的無價友誼。」
「對記者而言,這些邀訪存在道德難題」,戴博坦言,接受台灣的公費邀訪,寫的報導會被質疑,若拒絕接受,可能又無法親自到台灣採訪報導。他表示,在參加的30人訪團中,美國《信使報》(The Messenger)中國線記者白莉莉(Lili Pike)是唯一由公司出錢的記者,另有歐洲記者是第3次獲邀訪台。
戴博引述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台灣專家何瑞恩(Ryan Hass)說法稱,這類的公費邀訪為台灣提供人性面貌和人際交流,這樣台灣才不會被當成強權競爭的目標,而是2300萬人民想對其未來有發言權的繁榮社會。
何瑞恩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為例,提到柯林頓在當阿肯色州州長時,台灣很早就注意到他,並透過此類訪問建立關係,「這獲得回報」,因當中國1996年試圖以發射飛彈,威嚇台灣當時大選,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就派遣2個航母艦隊航行靠近台灣,傳遞美國力量及承諾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