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與革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是否暗示著黃埔要一直革命下去,回顧黃埔建軍史總是與各勢力團體不斷的結盟直到理念不合後開始撻伐異己如此分合現象屢見不鮮,這難道是延續革命的「傳統」也是黃埔精神的本質嗎?革命不能當飯吃但是一直革命可以,黃埔的建立就是革命的職業化開始,有效且大量的安撫及訓練這些「叛逆」的人,讓他們團結成一股實際的力量,正因如此在成立初期就受到當時輿論質疑,認為其是新軍閥或新創造的帝國主義。
革命的本質是破壞,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有了破壞才能重新建立起新的秩序,所以革命只是一個階段,但黃埔卻不斷的強調這個階段且一直在準備革命,以實踐革命的本質過程中去打倒所謂的「軍閥」們,從北洋政府、各省勢力到日本、蘇聯、共黨、這些曾經合作過的「夥伴」都不是阻擋黃埔堅持革命的罣礙,黃埔軍校的確倚靠過這些「夥伴」們,但在理念相左時毅然決然的對這些阻礙發起「革命」,所以革命就是黃埔軍校對黃埔精神的實踐,一種就算革到自己的命也不足惜要堅持下去的精神。
「叛逆」的精神
蔣介石於1939年對黨政幹部的講話中提及:「……我們從前所說的「親愛精誠」,現在我還要加上『敬嚴切實』四個字。這『親愛精誠,敬嚴切實』,就是我們訓練的精神……」文章開始所提的下句為「敬嚴切實」簡言之就是要對親愛精誠有內而專一外而整齊嚴肅的自律實踐,對自身與學生們要切當不敷衍不空泛的誠信教育與訓練。引文裡所提要訓練的是革命的幹部來繼續革命的事業,所謂黃埔的精神就是為了讓你持續革命的精神,對照現行陸軍官校對國軍幹部的願景實際上和革命沒有直接關係,實際上訓練出來的國軍幹部也不乏腦袋僵化或「絕對服從」對命令沒有想法又或者有想法但只能隱忍的盲從軍官,倘若真要堅持黃埔精神那現階段應該先「革自己的命」然後再「革學校的命」,才不愧對於黃埔精神的初心。
誠如校歌所唱:「這是革命的黃埔」堅持守護為了革命而有的精神如果是傳承,那當沒有命革之後這份精神剩下的除了回憶還有什麼能繼續「永守」的呢?如雙面刃一樣在沒有命革的日子裡養成一堆真正的革命幹部是危險的,以此精神養成的「叛逆」要如何在「偏安」和防守為主的國家裡獲得釋放,是堅持承襲此精神後首先要面對的課題,這也是矛盾的所在假若沒有真正實踐「叛逆」精神的革命幹部產生,那不能為革命服務的「親愛精誠」最終只能淪為服務「進餐廳」的精神口號而已。
*作者為戰略研究領域研究所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