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6月是黃埔軍校成立100周年的紀念日,外傳有500名退役軍人將前往大陸出席中共官方舉辦的紀念活動,引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馮世寬將軍的震怒。他強調那些效忠老蔣總統的黃埔軍人多數在抗戰還有戡亂的時候戰死了,現在留在大陸自稱黃埔的多數是投降過去的。馮主委甚至還強調,大陸應該邀請他過去才能代表真正的黃埔。
我對於馮世寬將軍多次發言捍衛國軍聲譽,實在是非常的敬佩,想當年他曾活躍於冷戰的第一線,駕駛F-5E戰鬥機攔截侵犯我國空域的蘇聯空軍Tu-95戰略轟炸機,不愧是中華民國空軍的真英雄。1949年後留在大陸的國軍,確實也有很多是為了活命投降過去的,甚至還有主動倒戈投誠過去的,被中共稱呼為所謂「國民黨起義將士」。
不過除了投降或者叛變的軍人外,其實還有不少人是因為各種不可抗拒的客觀理由留在大陸。比如抗戰勝利後復員返鄉,既然離開了部隊就沒有隨軍來台的機會,只能留在故鄉被當成「反革命」批鬥。還有一些本身沒有叛變的念頭,卻遇到了對國家不忠誠的長官,只能被迫留在大陸成為「起義將士」,兩種人我都有見過,對待他們其實是可以用更開放的心胸去面對。
甚至是在戰場上力戰到最後,投降被俘的軍人,我都認為沒有苛責的必要。畢竟方先覺將軍在衡陽打了42天後還是被日軍俘虜,逃回大後方也沒有為蔣公所追究。時代不一樣了,我認為只有那些主動賣國求榮,陣前倒戈的「起義將領」才應該要接受嚴厲的批判。他們背叛了自己身上的軍裝,背叛了他們所該保護的國家與百姓,後來遭中共整肅一點都不冤枉。
但是話說回來,其實嚴格來講真正陣前投共的將領,屬黃埔系的就筆者瞭解有名的似乎僅陳明仁而已。其他如杜聿明、鄭洞國、黃維還有廖耀湘等都是兵敗被俘,不太能算是陣前投敵的範圍。當然在戰場上力戰殉國的黃埔將領也有不少,比如姚子青、戴安瀾、張靈甫與邱清泉都屬黃埔表率。不過黃埔畢竟威名遠洋,導致兩岸都有人喜歡把不屬於黃埔的髒水向黃埔潑去。
投共將領多為地方部隊
首先是一年多以前,筆者參加一場餐敘,出席者多為國民黨的中生代和新生代選務人員。其中一位國民黨籍的青年,談到近代中國歷史時便出言大罵黃埔系無能,最喜歡在戰場上帶槍投靠敵人,並且以1949年1月31日在北平開城門歡迎中共「和平解放」的傅作義將軍為例。可問題就是在於傅作義雖然是國軍將領,卻根本不是黃埔軍校出身。
傅作義是山西人,保定軍校5期畢業,從來就沒有以學生身分踏入過黃埔軍校或者後來的陸軍官校。嚴格來講,傅作義屬於閻錫山的晉綏軍系統,後來因為在內蒙古綏遠抗擊日軍出名,又從晉軍中獨立出來變成了綏軍。綏軍相對於晉軍的中央化程度較高,且是在黃河以北少數效忠重慶國民政府到抗戰勝利的部隊,常有人把他們跟中央軍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