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南部的「白石華山鋰礦」(音譯:Baishi Huashan lithium mine)出來,滿載銀灰色礦石的卡車沿著一條陡峭的土路行駛,隆隆駛向下面山谷中的一群冶煉廠。這些冶煉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從電動汽車電池熱潮中獲利。
宜春市是中國最具前景的鋰礦產區,是中國推動減少電池行業對進口金屬依賴的零起點,這裡佔全球鋰離子電池的四分之三。
宜春從一種名為鋰雲母的岩石中開採鋰金屬,目標是到2025年時將其產量翻兩番,達到約35萬噸碳酸鋰當量(LCE),相當於世界最大出口國澳大利亞去年的產量。
然而,宜春的生產成本遠高於中國其他礦區,因此最容易受到近期全球鋰價下跌的影響,這引發了人們對該市如何實現其目標的質疑。
與此同時,人們越來越擔心從鋰雲母中提取鋰礦石對環境的影響,因此宜春當局已經關閉了一些工廠,給中國自力更生的動力帶來了進一步的挑戰。
在中國採取行動控制該行業的混亂之後,宜春的月產量下降了約三分之一;此外,中國政府也削減了對電動汽車的補貼,從而對鋰的需求和價格造成了打擊。
「今年價格下跌後,宜春的許多投資現在都面臨風險,」國信期貨的分析師楊耀華(音譯:Yang Yaohua)表示。
根據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Australian bank Macquarie)的數據,預計2022年至2025年間全球鋰需求將增長76%,達到157萬噸碳酸鋰當量,而中國55%的鋰依賴進口,所以北京希望提高其國內產量。
宜春是一個擁有500萬人口的城市,周圍環繞著森林覆蓋的山峰,富含鋰雲母,目前正引領著這一減少進口依賴的運動。
根據宜春的一家網站介紹,截至去年年底,包括電池巨頭「寧德時代」(CATL)和「國軒高科」(Gotion High Tech) 在內的202家公司投資了該市的冶煉廠和礦山。
成本的挑戰
對於電池材料製造商來說,宜春的地理位置是其主要吸引力。它的礦山比中國西部高原的鹽水湖和西南部四川省的鋰輝石岩更容易得到。
為了吸引投資,該市近年來推出了大量的鼓勵措施,目標是每年從鋰雲母和其他來源生產50萬噸碳酸鋰。
它通過入股礦業公司來支持礦山開發,以幫助那些在海外沒有礦山的電池材料製造商,如中國最大的鋰生產商「贛鋒鋰業」(Ganfeng Lithium)和「天齊鋰業」(Tianqi Lithium)。
相比之下,其他富含鋰的地區的發展則遠遠落後。
「青海的電池前驅體製造商很少,在極冷的冬季天氣下,青海和青藏高原地區的鹽水湖產量可能非常有限,」CRU駐上海的電池金屬分析師阿瑞納·楊(音譯:Arena Yang)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