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政專文:新加坡醫療體系作為他山之石

2023-06-27 05:40

? 人氣

新加坡強調健康之個人責任,採用保健儲蓄、高自付額及定率部分負擔,這種以需求面制約醫療浪費的作法,雖然可以避免政府承擔財務風險,但也將民眾暴露於醫療風險之中。對於強烈主張採用需求面策略的學者及政策制定者,新加坡無疑是最經典的朝聖之地。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書很清楚地指出新加坡政府並非放任醫療市場運作。新加坡政府擁有大部分醫院的所有權,巧妙地以重組(restructure)之名,活化公立醫院的運作及管理。並經由各類補貼措施(subsidy)貼補醫療的費用,甚至在醫療市場壓抑或平衡醫療服務價格。種種的作為展現經由政府介入來修正市場失靈,這種混合自由市場及政府干預力量的政策規畫,其實是有精確的算計及配套規畫,書中對此部分措施也有詳細的介紹。相對於在台灣的政策思維,常想要以一帖神丹妙藥解決問題,未免也太輕忽醫療保健體系的複雜性及重要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新加坡醫療體系之未來

最後,作者在書中指出新加坡所面臨的挑戰及可能的改革方向。新加坡政府面對民意的壓力,勢必要調整及改革現有的制度,我認為這是對台灣最重要的啟示。任何的醫療保健護理制度,隨著時空的變遷,人口老化及醫療科技的進步,都需要與時俱進的修正及調整。當台灣長期沉迷於全民健保開辦時的成就,殊不知國際學術期刊《刺胳針》已連續數年指出,在健康護理的世界排名,台灣不但落後於新加坡,且只屬於已開發國家的後半班,這些警訊都值得台灣相關人士警惕。雖然政治文化的差異性,我們無法直接導入另一個國家的制度,但正如作者在書中以下深刻的描述:「跨國家的批判性學習可以加深我們對自己的了解,了解其他衛生體系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希望這本書在台灣的上市,也為台灣人民提供一面學習的鏡子。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暨醫學人文學科教授。本文為新加坡公共衛生學者林方源新書《病有所醫?新加坡醫療體系之理想與現實》(季風帶)之推薦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