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莫迪所屬政黨「印度人民黨」(BJP)因其日益激進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活動,以及持續打壓異議者的行徑而飽受爭議。CNN表示,當拜登把印度視為重要的地區合作夥伴,他所面臨的壓力便越來越大,甚至被要求在莫迪來訪期間解決上述擔憂。
分析人士坦言,由於印度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加上有多達500萬的印度僑民居住在美國——他們是美國境內最龐大的移民族群及成長最快的投票群體——因此,要看到拜登公開批評印度人權問題的機會並不大。
地緣政治優於人權問題
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南亞高級顧問馬基(Daniel S. Markey)表示,華盛頓把印度視為「世界秩序中的一個戰略搖擺國」,而該秩序日漸被美中競爭所決定。在此情況下,人權問題將「普遍地退居次席」,並讓位於地緣政治。
「這次訪問是一次考驗,因為拜登不應該表現出接受莫迪的獨裁政策,」馬基解釋道,「在我看來,白宮的目標應該聚焦於對印關係,而非將這種關係個人化或支持莫迪的政策。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周,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HRW)敦促白宮把人權問題置於莫迪—拜登峰會的「中心」。HRW亞洲區倡議主任西夫頓(John Sift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莫迪和拜登應共同承認印度及美國的人權問題,並同意解決這些挑戰。」
印度智庫「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高級研究員辛格(Sushant Singh)直言,讓許多印度人惱火的是,美國對印度民主規範、宗教和新聞自由現況的不誠實,「白宮特意稱印度為『民主之母』⋯⋯這確實激怒了印度人民。」
美國視印度為制衡中國的不可或缺夥伴
美印對中國的共同關切,也是這次會晤受到關注的主因。從北京極權主義快速擴張以來,美國兩黨都把印度視為制衡中國的不可或缺盟友,拜登更將加深美印關係視為其印太政策的重要基石。
然而隨著美印關係越來越緊密,新德里卻持續向俄羅斯進口武器,甚至拒絕譴責莫斯科在烏克蘭的暴行,這讓西方列強深感挫折。CNN稱,這種謹慎對外策略體現了印度在俄烏戰爭的獨特立場:在口頭上與俄羅斯保持距離,實則繼續與莫斯科維持關鍵聯繫,同時又積極深化與西方的關係。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馬丹(Tanvi Madan)表示,西方願意對新德里採取寬鬆態度,因為其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她說,美國相當重視印度,因為它不僅是一個經濟不斷成長的民主大國,同時也擁有在國際秩序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軍事和科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