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的以色列,與四周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軍力懸殊,根本無法相比;即使75年後,兩者在人口數上還是相差一大截。班伊瑟瑞爾做了一個簡單的推算,以色列全國有900多萬人,其中猶太人約600多萬人,四周的阿拉伯國家人口約3.6億人,兩者是1比60;如果把四周的穆斯林國家人口加總計算進來,兩者是1比200。以色列與四周敵國的人口相比,不論是1比60,或是1比200,都是非常大的差距,在這個情況下,以色列如何存活?
當年在英國統治時期,班伊瑟瑞爾說,「當時我們不可能有自己的軍隊,也不可能打造自己的坦克、飛機,也不能去採購武器。那麼,明天就要打仗了,我們什麼都沒有。即使我們有軍隊和武器,從以色列和四周敵國人口1比60和1比200的懸殊比率來看,兩者差距是不可承受的現實。」
以小搏大策略:投資人力資本發展先進科學與科技
針對以色列贏的策略,班伊瑟瑞爾寫了一本書《以色列國防準則》(Israeli Defense Doctrine),這是以希伯來文寫的,還沒有英文版。他引用以色列國父本古里昂(David Ben-Gurion)的話,「我們無法在數量上與鄰國競爭,必須以質取勝。」究竟如何以質取勝呢?主要有兩項,一是大量投資人力資本,其次是優先發展最先進的科學與科技,必須建立自己的軍隊,發展全球最先進的科學與科技。從建國第一天就開始進行這兩個目標,持續至今。
在投資人力資本方面,班伊瑟瑞爾指出,以色列年輕人服役期很長,最初男性與女性的服役期間一樣,都是3年,後來陸續有調整。通常年滿18歲高中畢業生先服兵役,再去讀大學。
軍方培育人才秘密武器:每年篩選1%作為學術儲備役
以色列軍方培育人才有一項秘密武器,他說,「軍方每年會篩選1%的優秀人才送去讀大學,主要是科學與工程學,稱為『學術儲備役』(academic reserves),這些優秀人才以3年時間讀完大學,再回到軍中服役,協助軍方發展最新科技、武器系統等,我自己就是學術儲備役。」
為何稱為學術儲備役?班伊瑟瑞爾說明,「萬一這些優秀青年在讀大學時,戰爭發生了,他們必須立即回到軍中服役,當前許多高科技公司董事長、新創公司創辦人或執行長,99%來自這一群優秀的學術儲備役。」
1967年六日戰爭結束一個月後,班伊瑟瑞爾從高中畢業,被選拔為學術儲備役,他到特拉維夫大學讀數學與物理,3年後畢業,回到軍中服役,沒想到一待就是30年,最後以少將官階退休。他回憶,自己大約每隔5-6年會回到大學修課1-2年,軍方支付一切費用,他完成了哲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