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筆者在網路上看見幾篇針對要將花蓮近年來的問題觀察,致使本人心有感觸而想稍微簡述一下自己對花蓮近年變化的看法。
過去在2008年,當從台北通往花蓮的高速公路-蘇花高在證嚴上人的堅持下,宣告停建時,這不僅是反蘇花高陣營的勝利,且也似乎是保護了花蓮的淨土。然而,花蓮的環境真的在停建高速公路下而得到保護了嗎?似乎沒有,相反的,其反而在官方加以挪用其自然的形象、推廣觀光、媒體的吹捧以及市場經濟的運作下,逐漸走向毀滅。
親近自然,似乎是現代的都市居民會有的渴望,且若是可以,自己更想要於保有自然氣息之地建造一棟屬於自己的度假別墅。當雪隧通車之時,有許多外來的投資客將宜蘭當成是自家的後花園,而紛紛建起多棟能享受自然氛圍的豪華農舍,此舉不僅對當地產生農田消逝的危機,且也間接破壞了當地生物們的棲地。而花蓮的發展模式也與其一致,蘇花高之所以會停建,這與花蓮被譽為台灣少數還保存下的淨土的想像有極大的關聯。不只是多數花蓮人會對於自己的生活環境感到滿意,有更多來自台北的外地觀光客或移民本是會比當地人更加趨之若鶩。
事實上,當蘇花高停建之後,花蓮的自然形象(如清晰的空氣、高聳的山脈、美麗的海岸線,以及鬼斧神工的太魯閣峽谷)本是更加被官方挪用與推廣,即將其用來是招攬觀光客的重要手段。而隨著2008年政黨輪替之後,兩岸的互動更加密切,以致花蓮的觀光客已不再只限於台灣本地,而是對岸的大陸客,換言之,當今花蓮的觀光客主體是大陸人而非台灣人。為了符合觀光客的想像,代表花蓮特色的原住民各族被過度凸顯(在某一定點,每天固定一段時間請阿美族人跳自己的舞蹈)、為了賺取陸客財富的珊瑚店開始增加(如在筆者居住的宿舍附近)、想辦法建造更多吸引遊客注意的觀光景點(如佐倉公墓的改建),以及為了賺取陸客財而使某些房東將原本出租給學生的宿舍改建成民宿等。這些種種的做法,本都是在過度推崇花蓮自然形象後而形成的結果。此外,就如之前的天下雜誌所做的報導一樣,投資客(包括大陸人)的觸角在退出台北之後,便逐漸往鄉村移動並進而炒作當地的土地,花蓮地區,如市區、吉安以及壽豐等地,近年來房價與地價在節節飆漲,其至今已超過或逼近千萬。此外,花蓮的多片農田,至今在政府希望農民休耕的情況下,不是荒廢,就是被度假別墅所取代,有部分農民因不能耕田,感到生命意義盡失,而便衍生出以喝酒打牌來填補內心的空虛。面對這些種種的負面發展,筆者本是感同身受。
筆者來花蓮求學三年多,一方面除了在體驗當地的自然環境外,在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承受著其變成觀光區的衝擊。首先,當筆者在出來學校並承租下學校周邊的一間套房時,原本是打算就在此居住至畢業,然而,在一年之後,房東忽然在每間房子的出入口都貼上要求學生搬離的通知。仔細看著上面的內容發現,房東因聲稱要整修房子,所以須將整棟房子淨空和修理。只是,當筆者在搬出之後的某回,從同好中得知,其是打算改建成民宿租予陸客而非單純的整建,對此,筆者除了遺憾之外,只有無奈。這樣的現象,到了三年後本變得更加明顯,如多間學生宿舍因被改成民宿,而搶宿舍的情況變得更嚴重,或是有的學生乾脆搬至花蓮市去。其次,在搭乘火車方面,儘管隨著花東鐵路電氣化後,班次有稍微增加,但若是碰上特定節日(如清明、端午),不僅票也難買,且就算想改買聯運票,也因有的自強號(搭車時無碰見區間車)為了疏運旅客而不停靠羅東,致使筆者需一路站回台北。最後,看見某些知名觀光景點(如北迴線地標)有幾位原住民為了吸引陸客的目光,而穿著原住民的傳統服飾與唱著簡單的傳統音樂,以希望其能打賞,此舉因間接讓原住民的形象變得庸俗而對此感到不適。而在之前曾出現某些原住民的朋友跑去觀光局觀光,或藝人張震嶽對於遊客擾亂神聖的豐年祭的行為加以譴責,本都是出自對官方過度消費其形象的行為不滿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