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陷入「兩個」中國政策 企業未聽政府建議「去風險」

2023-06-25 09:00

? 人氣

文章隨後仔細介紹了德國經濟部如何大幅度降低了向在中國投資的德國企業發放政府經濟擔保的力度。並在結尾寫道:「經濟部長關心的是一種價值觀引導的經濟政策。總理辦公室對此持懷疑態度。雖然總理也曾談過對中國的『去風險化』,即降低風險。但在實際操作中這意味著什麼,德國執政聯盟可能會因此爆發下一場衝突———話說回來,聯盟其實已經處在衝突的中心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風險?準備好了!

《南德意志報》也在最新有關德中經濟的報導中,重點關注德國總理蕭爾茨口中的「去風險」。在題為「風險?準備好了!」的文章中,作者在引言中發問:「德國經濟與中國的關係深不可分。許多企業並未盡力降低風險,反而正在擴大其業務規模。為何會這樣?」

文章在開頭向讀者介紹了德國車商寶馬最近在上海車展上遭遇的「冰淇淋事件」。旗下小型汽車品牌MINI展台上的幾個中方工作人員,因為拒絕向中國觀眾發放免費的冰淇淋而引起眾怒。作者指出,這起事件也讓「寶馬汽車製造商親身體驗到了在中國,機會與風險之間的界線有多麼細微。」

文章隨後問道:「這次是冰淇淋,下次會是什麼呢?比如,只是舉個例子,如果北京決定攻台,從而引發一場巨大的制裁和反制裁連鎖反應,那將會怎樣?相對而言,人們在這一點上的共識是,西方公司從俄羅斯撤出相比之下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在中國,西方公司有數以億計的歐元資產岌岌可危。像大眾汽車、半導體製造商英飛凌,或者寶馬這樣的公司,如果沒有中國市場,其規模將縮小三分之一。可以這麼說,對德國經濟而言,中國具有事關系統的重要性。」

文章在結尾關注如今在某種程度上替換「脫鉤」說法的「去風險」。指出:「『風險最小化』可以包含很多意義,範圍可以從1.4億歐元到100億歐元。據德國駐北京商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6%的公司為攻台情況制定了計劃。一位知情人士如是說:實際上,幾乎無法為中國攻擊台灣的情況設計方案。幾乎沒有一家公司在為此做準備,原因就是『無法為此做準備』。但也可能僅僅是因為人們不想為此做準備。因為,僅僅想到失去三分之一業務的可能,就足以讓人心情沉重。」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