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拉格簽署的信函指出,2018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與中國氣象局在《美中科技合作協定》的領導下組織了一個項目,發射儀器氣球(instrumented balloons)來研究大氣。幾年之後,中國使用了類似的氣球技術在美國領土上空監視美軍基地,明顯侵犯了美國的主權。
信中還舉例說,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呼籲中國加強農業技術的自力更生,將其與國家安全聯繫在一起。美國農業部與與中國實體正在《科技合作協定》下開展農業合作,有十多項活躍的研究項目,包含具有明確雙重用途應用的技術,例如開髮用於灌溉管理的衛星和無人機圖像分析技術。
專門研究高超音速技術的科羅拉多大學國家安全倡議研究中心主任伊恩·博伊德(Iain Boyd)對美國之音表示,《科技合作協定》是在中國內外交困、試圖擺脫毛澤東時代的國際孤立之際簽署的,美國的動機是讓中國融入國際科學界,最終幫助中國打開了獲取美國技術的大門。
「該協定是出於美國好心想要幫助中國而開啟的,而且對於科學家們來說合作機會總是令人興奮的。但是,時代已經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確實在許多方面顯著提高,包括科學和技術方面。我認為中國取得進步的一些方式讓美國和西方盟國感到憤怒和沮喪。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中國從西方竊取了大量知識產權,用於軍事和商業應用。」他說。
博伊德表示,如果美國拒絕續簽該協定,這將會向中國和全世界發出非常強烈的信號,「表明美國已經受夠了中國所有的知識產權盜竊行為,並且正在認真地公開對抗這種行為。」
科技協定易終結,中共盜密之手難切斷
美國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政治學系教授、美中科技政策研究專家蘇邁德(Richard P. Suttmeier)告訴美國之音,美中之間需要一項21世紀的新版科技合作協定,反映自上次續約以來發生的許多變化。
「(新協議)有必要考慮去年中方的制度變化,以及美國是否為21世紀的協議做好了制度準備。美中之間永遠不會有制度上的對稱性,但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美國沒有適當地組織起來充分利用這種關係(可能也沒有充分管理風險)……面對變化後的更強大的中國,如果美國想要增強本國利益,它確實需要加強制度創新。」
蘇邁德建議,美國政府應該設立一個人員配備齊全、經過授權的辦公室,來專門監督與中國科技關係的多個領域,並有能力對中國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健全的科技評估。此外,美國還需要更新對歐盟和經合組織(OECD)國家如何管理與中國的科技關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