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俊觀點:美國拉攏盟友抗衡中國—供應鏈重組與友岸外包成顯學

2023-07-06 07:10

? 人氣

供應鏈變遷、友岸外包、近岸外包 帶動一波工業建設熱潮

在歐、美、日等具備近似價值觀國家面臨類似處境,且地緣政治環境急速變化之下,一旦將觀念逐漸化為縝密厚實的政策,就會取得顯著進展。除了友岸外包,也逐漸出現諸如「近岸外包」(Nearshoring)等,在宏觀戰略或是微觀企業策略意義接近的情勢發展:過去幾十年,歐美客戶將自己購買的許多商品,外包給中方與其他低成本製造業中心來生產,惟近期世界經濟局勢雖呈低迷,製造商因地緣政治和供應鏈方面的擔憂,漸將業務遷至離客戶較近之處,導致廠房需求增加但庫房需要則反之。雖然各有消長,但以歐洲為例,工業地產整體成交量於2022年增長近30%。通膨增加製造商投資新廠房成本是一個現實,且在能源價格考量下,並非所有企業都在退出中國大陸市場,但目前許多企業優先考慮者,是確保營運不受下一次供應鏈衝擊影響。在地緣供應與公平貿易觀念改變,以及政策補貼引導下,不少傳統產業移回歐美,或是與盟國及制度觀念一致的國家地區進行分工,導致較高的成本與售價,被部分人士戲稱為「成本外包」,但在「中國製造」由成本效益而逐漸沾染人權污名且成為品牌負擔,供應鏈變遷與友岸外包也帶動了一波工業建設熱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觀察產業調整趨勢 歸納經濟面對五大挑戰

接下來,我們應該要回頭來看看,在前述情勢發展過程中,我國產業的調整趨勢。近3年(2020年至2022年)在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各國紛紛推出各種產業政策等國內外總體經濟衝擊下,作者與研究共同作者使用廠商問卷調查,輔以財報數據與實證模型分析,探索這如何導致我國產業進行供應鏈調整,影響其成本與獲利,進而推論我國經濟未來所將面對的挑戰。初步發現簡述如次:

首先,2020年及2021年,新冠疫情走勢是影響供應鏈調整最重要的議題,能源及原物料價格次之。

20201125-基隆港貨櫃碼頭。(林瑞慶攝)
基隆港貨櫃碼頭。(資料照,林瑞慶攝)

其次,立即促使我國產業進行供應鏈調整的因素,2020年是國際能源與原物料價格、匯率波動、美中貿易紛爭,而國內房地產走勢則可能對廠商進行調整造成阻礙。2021年則分別為勞動成本與人力資源短缺、電力供應穩定性、主要國家與台灣的利率政策。

第三,若使用廠商預期採購價格、事後財報實際營業費用與營業收入等3個變數進行比較,發現面對國際政經重大衝擊且進行供應鏈重組調整,並未明顯改善廠商採購成本控制與營收。但廠商本身的投資遷廠策略效果,在2020年及2021年有明顯差異。這隱含在前所未見的疫情與地緣政治衝擊下,2020年後的供應鏈重組與投資遷廠,目的在穩定原料來源,而非降低單位採購成本;另因供貨穩定,反而使實際營業費用與營收增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