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鎵、鍺不是稀土,但一樣能要美國的命

2023-07-06 06:10

? 人氣

也有可能是著眼於5G,6G通信領域,如上述imec就是為了通信生意鑽研氮化鎵,不過,這都只是現階段還不成熟的猜測,日後,真相會慢慢浮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央社引「業界人士」說法,稱此舉是「無力的反制」,「宣傳作用居多」,「中國不具壟斷地位」,「鎵、鍺生產不難」,「在半導體製程上用量極少」,「全球儲量豐富」,「難以追蹤出口目的地」,這類的斷言,都屬於壓驚性質的內宣,沒多少參考價值,因為鎵、鍺就像稀土,關鍵不僅在於蘊藏量,也在於生產技術,容易的話,美國早就佈局了。畢竟,鍺的蘊藏量,美方比中方還多,而中國的鎵產量佔全球90%,一個「不難的生意」,會讓某國壟斷嗎?

總之,鎵、鍺管制令,影響深遠,絕不是小事。以下再談談戰略面。

首先,此管制令出台之前,中方已先發布了「對外關係法」,白紙黑字地寫下反制裁的法律依據,有輿論形容為中國版的長臂管轄。這是北京昭告全世界,即日起,制度性釐清對外關係與作法,不搞政策黑箱,而這意味著任何的對外管制令都有脈絡可循,且可立即對外國的惡意制裁或行為予以反擊。

另一方面,有法律依據,便使得政治性「戰略容忍」的空間也變小了,慣性玩軟硬兩手的拜登,今後就不容易玩心口不一的把戲,參與圍堵中國的美國盟友,也不要心存僥倖。白話說,對外政策制度化了以後,就是硬碰硬了。

其次,中國在高科技發展的層面政治性受阻,敵人並不是外國產業,而是外國政客,所以習近平可以與比爾蓋茲平起平坐,但對布林肯居高臨下,並大白話說「寄希望於美國人民」,簡單說就是希望美企能給予華盛頓政客壓力,緩和中美關係。

因此,出口管制可說是對外國政客的警告,也是對外國產業的敦促。其實,這類管制對產業並不是好事,中方明明也有卡美國脖子的武器,遲遲不肯出手,就是想避免對外國企業動手,反而間接成就了美方脫鉤斷鏈的圖謀。

而且,美國卡中國脖子,也不是全無好處,因為此舉會倒逼本土產業補強自身短板,讓產業升級,等於借力使力。在外企的部分,中方認為國內大市場的誘因,可使外企對該國政界施加壓力,因此不輕易制裁外企。有這兩層考慮在,反制這擋事,可以讓子彈先飛一下。

然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觀察,北京顯然認定,光是以市場的力量寄希望於美企制約美國政客,顯然是不足的,這才開始選擇性制裁美企 —— 如美光,一家企圖引政治力阻礙中國產業發展的企業——然後推出管制令,讓美企更有危機感。

須知,拜登政府限制美企在中國做生利的規模,只是讓美企少了中國市場而已,但中方若斷供關鍵原料,會使美企在全球市場都交不出貨。即便管制難以做到全面封堵,但轉手洗產地,也會增加成本。而對於像台積電,三星這種被迫在美國設廠,因而墊高成本的企業,若再被中方夾殺,那日子就不要過了。

除了荷蘭ASLM,日本也在5月底宣布對23種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進行出口限制,若中方要實施反制,必然天下大亂。

由於美國有美元霸權,禁令可透過swift追蹤貨品流向,但中國沒有,因此說中方「難以追蹤出口目的地」,確有一點道理,然而,事涉原材料,企業光被點名就該打哆嗦了,因為被點名所帶來的是不確定性,墊高成本,可能的市場縮減與股東恐慌。畢竟,半導體業是資本密集行業,意外的風波能免則免。

重點是,無論是替代方案,或自行生產原材料,都要相當長的時間補此短板,倒霉被瞄準的企業,將會嚐到華為的痛苦。

中國是製造大國,掌握原材料是其強項,在半導體業,日本光是幾種化學原料,就能逼韓國痛苦萬分,而中國的「工具箱」又遠比日本更大。美國已將北京逼到牆角,一旦中方還手,後果自然不堪設想。

鎵、鍺之外,後面還有稀土,真要鬧開了,我不太信美國不低頭。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