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六輕營運滿20年,從2015年至今,雲林地方法院針對六輕公害污染案件的求償訴訟共開庭12次,目前排定本周五(31日)將再次開庭。公民監督六輕促進環境全權行動平台預估此案可能在周五作結,特在今(27)日召開記者會,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翁國彥表示,案件至今仍未進入最重要的流行病學因果關係討論,呼籲雲林地院切勿草率判決。
74罹癌居民求償7000萬
2015年8月,74名雲林縣台西鄉的罹癌居民、家屬,向六輕中的台塑、台塑石化、台化、南亞、麥寮汽電5家公司,要求六輕就污染造成居民的健康危害賠償7000多萬元。翁國彥身為六輕義務律師團的成員之一,直指3年來案件進度膠著,雙方盡是各說各話,不僅仍未進入公害訴訟中最重要的流行病學因果關係認定,甚至被告還在爭辯六輕沒有污染、不是公害案件。
對於台西鄉六輕污染傷害聯合求償自救會成員來說,案件延宕了3年卻進度有限,一方面期盼司法早日實現環境正義,一方面又不希望雲林地院草率結案。自救會會長黃源河提到,74名原告中,有30名是自身罹癌的居民,3年來陸續有20名過世了,十分擔心成員的健康狀況不知道還能等待幾個3年。
流行病學因果關係認定十分複雜,癌症成因多重,黃源河說,六輕律師團常以居民自己喝酒、吃檳榔才導致疾病來抗辯,舉證更添艱難。翁國彥批評,由於六輕律師團不停提出「六輕排放的是氣體、不是廢氣」、「被害人要舉證說明哪個工廠、煙囪、排放什麼物質、居民何時吸聞」等主張,致使案件一直空轉。
盼比照RCA案判定
相似案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近日三審判決出爐的RCA案,RCA案牽涉31種有機污染物,被害人罹患的病症各不相同,加之時間相隔太久、大多數資料都掌握在RCA廠方手上,舉證甚為困難。高院援引國際機構的科學研究作為證據,認定被害人確實因為暴露在RCA工廠使用的有機溶劑而罹病,最後最高法院也維持原審,被視為公害訴訟中的一大進步。
今日召開記者會時,多名學者、環團人士皆希望六輕公害污染案件也能比照RCA案判定。根據雲林縣政府委託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六輕排放高達132種有害物質,離六輕越近、空污濃度、居民體內污染物暴露及健康衝擊都越嚴重。然而翁國彥表示,這些報告都被六輕批評研究方法不對、立場偏頗,而法官亦沒有為此召集專業機關做任何的調查。
法官一度見解「流行病就是一種流行性感冒」
幾次開庭下來,旁聽了10次開庭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保羅,則認為法官對於案件中應有的科學討論認知不足,也是進度延宕的主因之一。彭保羅舉例,初次旁聽開庭時,竟聽到法官的見解是:「流行病就是一種流行性感冒」,讓他十分驚訝。
彭保羅說,重大公害污染案件,都會由雙方各自邀請專家學者詳細進行科學性的論證,讓法官來判定誰說得有道理,但本案法庭卻只想草草由單一專家/單位來判定六輕污染和疾病之間有無因果關係。翁國彥最後再次呼籲,希望法庭可以實質審查此案,假如結案後判決結果不如預期,也會繼續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