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公孫策專欄:能治水者能治天下

2018-08-29 06:50

? 人氣

2018年8月中南部豪雨成災,蔡英文總統8月25日到嘉義勘災(總統府)

2018年8月中南部豪雨成災,蔡英文總統8月25日到嘉義勘災(總統府)

南部縣市淹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蔡英文、賴清德被波濤翻攪,似乎做什麼都不對。這是當前民氣使然,跟治水其實關連不大,重點在於,從扁政府開始經過馬政府到蔡政府,防洪排水預算一再增加且都是特別預算,卻一再敗給劇烈天候,88水災與此次823水災都是例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劇烈天候是事實,可是積水5天不退,就是防洪排水工程/設施的問題了。而瞭解實務的人知道,治水工程在不淹水的時候,大家看到的是大興工程,遇到等閒雨量都能應付裕如,官員就吹噓治水成功,而純樸百姓也感恩戴德。可是防洪工程是否真正管用,卻得遇上劇烈天候才看得出來。而排水工程事實上牽絲扳藤、顧此失彼,原因在於裡面牽涉太多、太大的利益糾葛,所謂利益更包括政治利益。

這讓我想到那句名言「能治河者能治天下」,在今天台灣卻是「能治水者能治天下」,因為治水不只是治水,想治好水,必須治得好官僚體系與利益集團。

2018年8月,南台灣豪雨成災,嘉義縣災情(張花冠臉書)
2018年8月,南台灣豪雨成災,嘉義縣災情(張花冠臉書)

且以康熙治河的故事為例:

康熙除掉鰲拜之後親政,在宮中高懸「三大政」:三藩、治河、漕運。其中治河部分,他先開革了「全無治河之才」的王光裕,任命靳輔為河道總督。可是靳輔的治河方案被朝中大臣杯葛,認為「當前三藩軍費吃緊,且先就緊要處酌量修築,俟(三藩)事平之後,再依該督所提,大為整治」。結果,靳輔要求的「12萬人、200日」,改為「3年告竣」,總經費250萬兩也分三年撥給。

靳輔的運氣不好,治河工程遇到兩次大水,河道一再決口,被詔令「戴罪督修」。完成後,康熙另派安徽按察使于成龍督理海口工程,卻遭大學士明珠在內的六部九卿抵制,更扯的是,靳輔居然也在杯葛派之列!這下子,康熙搞清楚了:比洪水更難治的是河工利益——京官的「冰敬」、「炭敬」主要都從河工和漕運上來(其他地方督撫視地方貧富有差)。之前靳輔是安徽巡撫轉任,跟京官不熟,遭到杯葛後,學會跟京官打交道,漸漸水乳交融。而于成龍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如果督辦海口工程有功,將來一定會做河道總督,所以,必須趁早「撲滅」。

康熙是個英明皇帝,眼睛裡更揉不得砂子,最終他暗示御史「參」倒了原本最受寵的明珠,之後由于成龍、張鵬翮等清官擔任河道總督,「自是兩河安寧,堤岸無虞,地平天成,一勞永逸之效也」。

一勞永逸?開什麼玩笑!但終康熙之世,黃河的確沒有再氾濫。所以,結論應該是:領導人的施政心態第一重要,懲辦貪污/分贓集團的決心與手段第二重要,施工經費還在其次,這就是「能治河者能治天下」的真諦。

清康熙帝南巡圖卷─治黃河。(維基百科)
清康熙帝南巡圖卷─治黃河。(維基百科)

回到當前。從阿扁時代的「八年八百億」防洪排水特別預算,治水經費就一直被指為「綁樁」,為什麼這麼說,當然是因為預算都直接撥給地方基層去執行了,錢都讓樁腳去運用了,樁腳有良心的話,地方老百姓還能蒙受工程之利,樁腳沒良心的話,劇烈天候見分曉!(註:八年八百億治水計畫,是陳水扁總統時期通過,台南與高雄分別拿到最多的169億元、101億元。)

易言之,這次南部縣市淹水不退,行政院口口聲聲「治水預算超過馬政府」,很難要老百姓買單,因為預算也是他們繳的稅,而家園仍然淹在積水中。

再重申一遍:治水沒有撇步,領導人的施政心態第一重要,懲辦貪污/分贓集團的決心與手段第二重要,今日台灣得另加一項:拋得開選舉綁樁包袱者「能治天下」——或許問題就在這裡,都只想著「得天下」,沒人想「治天下」!

*作者為專欄作家。更多好文請看〈公孫策說不測風雲〉臉書紛絲專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