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觀點:中國式救災,還停留在開倉放糧

2018-08-30 07:00

? 人氣

溫比亞颱風讓中國山東受災嚴重。(中新網)

溫比亞颱風讓中國山東受災嚴重。(中新網)

中國有史以來發生過的水、旱、蝗、雹等自然災害不可計數,古時候官方的救災措施不外乎減免田地賦稅。如果災情嚴重,還會調撥糧食來開倉放糧,或者開設粥廠來救濟流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當時生產力水平較低,農民主要靠土地上的出產來過活的年代裏,真正是「民以食為天」。「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能是難以到達的鼎盛社會,但是每個帝王都不想留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罵名。

近現代以來發生的災害,官方依然把開倉放糧、不讓人民餓死作為救災的首要任務。面對如今的新形勢,這樣的救災方式還管用嗎?

溫比亞颱風讓中國山東受災嚴重。(中新網)
溫比亞颱風讓中國山東受災嚴重。(中新網)

最近中國受第18號颱風「温比亞」影响,山東等地普降大暴雨,壽光市因為上游三座水庫在暴雨中同時泄洪,城區和鄉村大面積被淹。截止到23日,災情共造成13人死亡,3人失蹤,逾50萬人口受災;共有9999間房屋倒塌,20多萬個蔬菜大棚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達92億人民幣。

山東省政府下撥的救災物資主要是:棉被20600床,毛巾9990條,發電機和場地照明設備5台,應急手電2000支,單帳篷2500頂,折疊床3400張,棉帳篷700頂,毛巾被19610床,水5000箱,方便麵1000箱,手電筒2068支,蠟燭2784支。

這些救災物資有兩個特點,一是大部分都是民生物資,人們日常生活都需要用到。二是數字看上去很漂亮,應該可以分給很多人。

筆者很疑惑,這些物資真的是災民最需要的嗎?水和方便麵看似可以解決災民的溫飽問題,這次洪災也造成了農作物的被淹,可能會影響到農民的收成,但是如今的農業收入已經不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一場洪災還不至於讓他們食不果腹。這些水和方便麪對他們來說無異於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溫比亞颱風讓中國山東受災嚴重。(齊魯晚報微信公號)
溫比亞颱風讓中國山東受災嚴重。(齊魯晚報微信公號)

如今正值中國的夏季,山東壽光的氣溫在30攝氏度左右,棉被、毛巾被、毛巾這些東西真的是他們需要的嗎?

此外,這次洪災並沒有讓當地大範圍停電,應急手電、手電筒、蠟燭這些物資,是不是成了擺設呢?

我們注意到,幾乎在同一時間,對岸的寶島台灣也因為連日的暴雨,引發了中南部的洪澇。反觀台灣政府的救災措施,除了加緊排除積水,恢復人民正常生活,還給災區人民帶來真正的實惠。

台灣行政院針對住家淹水50公分以上的住戶,台南市、嘉義縣、雲林縣每戶補助5千元,高雄市補助1萬5千元。後來又加碼給受到淹水之苦的一般民眾,每戶2萬元救助金。    

這些真金白銀的援助可以讓民眾各買所需,政府何樂而不為呢? 為什麽都要自己包辦採購呢?最後可能還不討好。

眾所周知,山東壽光是中國著名的蔬菜生產基地,這次受災損失嚴重的農民要數蔬菜種植戶和家畜養殖戶,他們欲哭無淚,有些人甚至想不開要去自殺。

政府援助的那些方便麪和水對他們能有多大幫助呢?如果中國政府也能像台灣一樣,第一時間給這群農民發一筆撫恤金,也不至於讓他們走上絕路。

今天已經是21世紀了,中國也已經進入了先進的移動支付和物聯網時代,開倉放糧這種存在了上千年的救災方式,是不是也應該改進了呢?

*作者為旅居海外寫作愛好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