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為洗刷台灣行人地獄的惡名,將汽機車於行人穿越道未禮讓的罰則加嚴,提高罰鍰到六千元,於日前開始公告實行,目前看來還是自由心證者多,亂象仍未減少。
這些亂象可分幾層來看,汽機車方面,駕駛人對於“路口淨空”的觀念很差勁,搶黃燈、闖紅燈、紅燈右轉、紅燈迴轉、單行道逆向行車屢見不鮮,綠燈遇到車多時,路口常常可見大排長龍,把路口堵塞不說,當另一向的綠燈亮起,往往無法通過,更遑論行人穿越道被汽車佔領了,行人的過路權在哪邊?行人方面,現在的人手機、平板人手一機,每分每秒不忍離手,走路、工作更是不得閒暇,這樣的習慣在行人穿越道也是習以為常,走路不能專心注意腳下的安全,更遑論前後左右的汽機車動態,台灣人真的好忙!
政府方面,早年的各大路口均可見行人天橋、地下道,以供行人穿越馬路使用,可見得,當時的政府官員和公部門,真的實地勘查了解交通狀況而設立,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人的膝蓋和腿力也退化,對於這樣的設施嗤之以鼻,認為是破壞都市景觀,也是浪費時間的方式,政府也順應民意,將這些設施拆除,而行成了現今的情況,大小路口均只設置行人穿越道、斑馬線。台灣的交通亂象,真的只有行人地獄的狀況嗎?其他的亂象都可以忽略不看嗎?
台灣的交通地獄是個難解的題目,台灣地狹人稠,社會的步調快,人人在路上衝生衝死,為的就是趕時間,工商社會嘛,無可厚非,也是無奈,但台灣的都會區確有嚴重的交通問題,舉例來說,北市長選舉,就把內湖交通放上檯面攻防。台灣的交通不患法規嚴不嚴,罰鍰重不重,因為口袋錢不缺,缺的是觀念差,自私自利,不會換位思考;患車多,人人一輛機車,戶戶有汽車,沒車的人,似乎快成鳳毛麟角,台灣道路上下班,假期景點,塞車的狀況,倒成了台灣最特殊的風景畫。
台灣交通亂象要根治,有賴乎政府的長遠政策來規劃,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顧短時間的抑止輿論,卻沒有長遠根治的擘劃。官員們總是說,出國去考察其他國家的作法,但這種“邯鄲學步”的觀念,是否要換腦袋?各個國家民情風俗大不相同,台灣是否該有自己的作法呢?
台灣和中國、東南亞國家很像,機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歐美國家,大眾運輸和單車較發達,但台灣的人口和商業密集度又遠高於東南亞國家,這樣的情況,國外的作法真的可以借鏡?
台灣目前的機車超過千萬輛,汽車也在數百萬之譜,車多、人多、紅綠燈多,人車爭道事故也跟著多,政府要做的,應該是汽機車總量管制,買新車,鼓勵舊換新,借以舊車報廢降低空污;一戶或一車位買車,降低停車場的吞吐量;單雙日配合單雙號出車,降低路上塞車的車流量;大小車分流行駛,大型車、機車的專用道,而不僅僅只是優先道的設置,更是降低死亡車禍的關鍵。政府需要的是遠見的官員,不是隨著輿論起舞的演員,惟有長遠有效的政策,才能幫助台灣交通,回到人間,脫離地獄之苦。
*作者為立法院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