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2022年8月發布名為《火力環-後中導條約世界的常規導彈戰略》(Rings of Fire: A Conventional Missile Strategy for a Post-INF Treaty World)時任美國眾院議長的裴洛西去年8月訪台,隨即引發解放軍發動大規模實彈圍台演習,台海危機也再次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國家評論》(Natinal Review)指出,這次軍演凸顯出美中兩軍的一項關鍵差距:美國在印太地區沒有部署長程飛彈。美國共和黨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與參議員恩斯特(Joni Ernst)提議,美軍應在太平洋區域打造「火力環」,這也將是遏制中國侵略的關鍵。
恩斯特對《國家評論》表示,隨著中國的火箭軍在印太區域佔據領先地位,美國飛彈戰力與解放軍之間的驚人差距,將使美國的威懾能力受到質疑。蓋拉格與恩斯特建議五角大廈思考意志中國飛彈優勢的戰略,在太平洋區域部署可信賴的戰鬥力,與盟友合力打造「火力環」來削弱中國隊的主場優勢。
蓋拉格與恩斯特說,他們將推出《2023年火力環法案》(Rings of Fire Act of 2023),評估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打擊能力,並且彌補美中飛彈戰力的差距。兩位共和黨議員表示,日本和菲律賓可以部署短程飛彈,澳洲北部、太平洋島嶼和阿拉斯加可以部署長程飛彈,構成美軍在太平洋的防禦縱深。
蓋拉格與恩斯特根據五角大廈報告,強調中國可用以打擊印太美軍目標的飛彈超過1250枚,但美軍印太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今年4月卻在國會證實,美軍在印太地區並未部署同等戰力的陸基飛彈。美軍戰略司令部指揮官今年1月則致信參眾兩院,表示中國的陸基固定與移動洲際彈道飛彈發射器數量,目前已經超過美國。
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去年8月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最合適的火力環規劃應妥善運用短程、中程、長程飛彈,並且分別以中俄為圓心,畫出三個超大的同心環。包括日本與菲律賓的內環可部署射程高達1000公里的中近程飛彈,1000到3000公里處可部署中程飛彈系統,外環則包括3000公里到5000公里的長程飛彈。
所謂「火力環」(Rings of Fire)原本是指「環太平洋火山帶」,也就是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環太平洋地質活躍地帶,但在蓋拉格和恩斯特的《2023年火力環法案》(Rings of Fire Act of 2023)中,卻變成對抗中國軍事力量的環太平洋重要部署計劃。而且要是沒有盟國相助,美軍光靠自己也沒辦法達成「環太平洋」的火力配置與防禦縱深。因此該法案將啟動國防部的政策審查,將包括在太平洋周圍部署飛彈系統的潛在地點,和美國共同制定部署戰略的盟友名單。
恩斯特強調,在與主要盟友的協調下,美國可以在整個印太地區開發和部署我們所需的飛彈,迫使中國軍隊陷入困境,習近平在武力佔領台灣之前更要三思而後行」。哈德遜研究所的克拉克(Bryan Clark)表示:正如我們在烏克蘭戰爭所看到的,飛彈防禦系統雖然可能有效,但很容易消耗殆盡。美軍不得不撤退到距離更遠的地方,使用長程反艦飛彈來攻擊入侵台灣的共軍。但這些反艦飛彈價格昂貴且數量不足,美軍和盟軍的防空飛彈數量也不足,難以抵抗中國不斷成長的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
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的《火力環》(Rings of Fire: A Conventional Missile Strategy for a Post-INF Treaty World)評估報告建議,作為內環的第一島鏈的飛彈戰略應協調各軍種與盟國之間的角色;由於印太地區缺乏中環的部署地點,美國更傾向於發展長程飛彈作為代替,而非中程飛彈;至於外環的飛彈部署地點應包括在關島和阿拉斯加等美國領土。報告也建議美軍應考慮與盟友共同開發長程飛彈,利用AUKUS等機制執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