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皮拉爾·加朗(Pilar Galang)拄著拐杖進入一個滿是八旬婦女的房間時,她突然不記得自己為什麼穿著她最喜歡的花裙子。這位88歲的老婦看了她的嫂嫂瑪麗亞·奎蘭唐(Maria Quilantang)一眼,這是一個提示,讓她記憶重新回來。這兩個女人又一次參加了二戰時期的「慰安婦」聚會,而所謂的慰安婦是那些被迫進入二戰日軍在南韓、菲律賓、台灣、中國和印尼軍事妓院的女人。
在馬帕尼基(Mapaniqui)這個菲律賓的農村,大約有20多位婦女,是菲律賓的最後一批慰安婦倖存者。
年幼時,她們被從家中帶走,在灰塵飛揚的道路上被拖著關進一個紅色的房子,反覆遭到日軍強暴。現在她們已經80或90多歲,仍為了從日本獲得公開道歉和賠償而奮鬥。
但這些心願都在數十年來一直無法實現。
她們向願意聆聽的人講述自己的創傷,希望自己即使記憶逐漸模糊,也不會被世界遺忘。
當時他們有將近20萬人,大多數是南韓人。在南韓,他們的數量現在已經減少到九人。台灣最後一位已知的慰安婦倖存者在今年5月去世。日本拒絕面對其戰時過去和支付賠償金,這一點一直是該國與鄰國之間緊張關係的源頭。
在1951年與日本簽訂的和平條約中,菲律賓同意放棄對戰時賠償的索償權。儘管這些前慰安婦表示不承認這一點,但菲律賓作為日本的主要發展援助來源,一直不願意向東京施加壓力。
「我們希望在我們去世之前能獲得正義,」要求索償的慰安婦中的「組長」,也是最直言不諱的瑪麗亞告訴BBC,「我們只剩下幾個人,而且我們都已經走入暮年。」
在一個酷熱的下午,這個自稱為 「Malaya Lolas」(自由祖母)的團體,以菲律賓的方式聚集在一起,用緩慢的無伴奏詩句來說唱出自己的生命故事。
「我們哭泣,我們乞求一點同情。他們那野蠻的心只渴望滿足。在我14歲時,我被狠毒地侵害了......」 這個團體唱道。
瑪麗亞則開始說些笑話,讓其他祖母們感到輕鬆些。她告訴她們,在觀眾面前唱歌,跟平常唱卡拉OK沒有什麼不同。而且,咀嚼檳榔可以舒緩一切焦慮。
之後,她變得嚴肅起來。她八歲時在那個位於稻田中間的紅房子裏被強暴。直到今天,她每次從高速公路對面看到那座房子時傷痛都會湧現。因為,那間殘破的房子仍然在那邊屹立不倒,現在吸引著對鬼怪故事感到好奇的人士和一些歷史學家。
在這些祖母們居住的村子,還有許多二戰時期就存在現已殘破的房子。村莊位於首都馬尼拉以北兩小時車程的坎達巴(Candaba)鎮,盛產鴨蛋和養殖鯽魚,現在不再以其過往黑暗的戰時歷史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