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臨超高齡化社會危機,意味著醫療需求和支出產生巨大壓力,以及少子化問題也使保費大幅減少,導致健保財政的可持續性降低,未來將直接影響民眾的醫療權益。
此外,衛福部於26日預告將新增醫療科技評估、醫療服務審查及全民健康保險政策推動項目等三項菸捐分配項目,菸品健康捐原只能支應於健保的安全準備金,修正緣由明確說明現行健保「財源已不敷所需」,可見健保財務問題已經無法面對現行的醫療環境,甚至連原本健保政策推動、醫療科技評估的費用都要透過菸捐來支應。
菸捐的收入隨著控菸政策逐年遞減,促使菸捐的穩定性備受關注,然而菸捐上次調漲是2009年,已經有整整14年未調整,從保護公眾健康的角度出發,臺灣的菸價確實有相當調漲空間。整體來看,當國人減少因為抽菸產生疾病的風險,能減少每年吸菸相關疾病的500多億支出,健保費用也會隨之降低,節省下來的部分甚至可以調整用途,投資到國民的健康,因此調整菸品健康捐不僅是國際趨勢,同時也能夠達到控菸及投資健康的雙贏目標。
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自創會以來,不停重申臺灣在2025將邁向超高齡社會,政府政策雖有進步但仍有不足,包含勞動力不足將造成的財政結構失衡、扶養比不斷創新高,醫療人力嚴重短缺、受限於通貨膨脹及創新科技醫療階級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高發會也長期呼籲政府,在社會穩定及高齡健康投資應有更積極的作為,菸品健康捐調整的正常化,就是馬上可以解決的問題,合法的依據「菸害防制法」第4條針對菸品健康捐進行討論,同時制定相關的遴選程序,公開會議記錄,並訂定評估公式,確保菸捐的依法調漲,並使其用於相關健康資源的挹注。
至於漲多少?如何漲?WHO建議菸稅捐至少應占菸價的75%,若一次性大幅調漲至國際標準可能引起民眾反彈,甚至迫使民眾轉往買賣私菸,或尋求其他非法途徑獲取菸品,漸進式調漲應是比較穩健的做法。在此呼籲政府應落實《菸害防制法》第4條規定,每二年邀集相關領域學者專家,定期盤整菸品消費量、物價指數、可歸因於吸菸之疾病醫療費用等條件,以逐次調漲菸價,不枉費擴增菸品健康捐可支應的健保項目,並才能實現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控制菸草消費人口的內涵,同時,確保健保的永續發展,便是世代的永續發展。
*作者為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研究員。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為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致力於推動高齡政策和產業的發展,同時關注高齡化社會對健康政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