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淡馬錫、鐽震案再現?台杉1年收取2.5億管理費,真能帶動台灣產業轉型?

2018-08-31 08:31

? 人氣

同樣是百億規模的產業轉型基金,台杉的創投基金卻迥異於馬政府時代的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服務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圖為台杉國家投資公司與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在台杉鳥巢(Nest)共同舉辦「台灣創業家沙龍」系列對談。(資料照,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提供)

同樣是百億規模的產業轉型基金,台杉的創投基金卻迥異於馬政府時代的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服務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圖為台杉國家投資公司與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在台杉鳥巢(Nest)共同舉辦「台灣創業家沙龍」系列對談。(資料照,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提供)

台灣經濟陷入瓶頸,總統蔡英文在競選期間拋出了「國家級投資公司」的政見,這個構想在去年下半年「台杉投資」掛牌成立後正式實現,然而,同樣是百億規模的產業轉型基金,台杉的創投基金,卻迥異於馬政府時代,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服務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為吸引國際級投資經理人進駐,國發基金與泛公股不僅支付「出資總額」2.5%的管理費,基金投資獲利,台杉同時得收取獲利20%的「表現費」;相較之下,馬政府時代產業轉型基金,僅支付民間創投「投資餘額」的2%,文化部的文化創意基金當初委託12家民間創投,每年收取數百萬管理費,都曾遭到文化界批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年收取2.5億的台杉投資,到底能培育出台灣的淡馬錫,還是另一個「鐽震」?

宏達電敗給三星與蘋果,台灣成立主權基金的主張再起

帶動台灣經濟成長30年的資通訊產業,在2013年開始喪失成長動能,曾經是台灣之光的宏達電,在國際競爭中敗給了南韓的三星與美商蘋果,台灣成立主權基金的主張再度響起。主權基金的議題從扁政府時代吵到馬政府時代,台灣政黨不分藍綠,都希望能夠成立類似新加坡淡馬錫的主權基金,但在政府缺錢缺人的情況下,類似的芻議都無疾而終。

為了推動產業轉型,馬政府在2012年與2013年,分別通過了「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實施方案」與「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方案」,國發基金分別匡列100億元,由經濟部工業局委託民間創投投資製造業與服務業。

曾任經濟部長與國發會主委的杜紫軍表示,當初之所以委託民間創投執行,主要係因為「民間經營,會比半官方或官方較好」。

20180619-長風文教基金會「台灣能源政策」記者會 ,前經濟部長杜紫軍。(甘岱民攝)
曾任經濟部長與國發會主委的杜紫軍表示,馬政府時代的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服務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之所以委託民間創投執行,主要係因為「民間經營,會比半官方或官方較好」。(資料照,甘岱民攝)

蔡政府上任,國發會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

類似國發基金出錢,委託民間創投投資的模式,係脫胎於扁政府時代,蘇貞昌擔任閣揆的「加強投資中小企業實施方案」,當時國發基金共匡列100億元,委託民間創投投資,為了避免道德風險,特別設計了「共同投資」(Co-investment)的模式,所有投資案,民間創投必須從自己口袋,拿出1元投資,國發基金才會相對應加碼投資3元。

2016年蔡總統就任不到1個月,時任國發會主委的陳添枝提出了「三駕馬車」推動產業轉型的政策,除了以1000億元成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之外,還宣布將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

陳添枝當時特別強調,國家級投資公司,是「非傳統」作法,創意前所未見,該基金與新加坡淡馬錫等主權基金不同,「是國發基金現有功能再擴充,不需經過立法」,報行政院核定後,馬上可以執行。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兼具投資與貿易的功能,除國發基金出資外,也將引進國營企業、政府基金及民間企業作為股東,由政府主導、民間經營,配合新南向政策,協助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