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前宣布,將依據個人意願,發放「台灣居民居住證」給在中國的台灣人,並於9月1日正式實施,今天(30)上午,台灣教授協會召開記者會,批評這是台灣人「被國民化」,呼籲政府盡快有所回應。台灣教授協會副祕書長陳俐甫主張,為保有台灣主權認同,應將「陸客、陸生、陸配」改成「中生、中客、中配」,進而更清楚地界定「外國人身分」。
台灣教授協會共同指出,此「台灣居民居住證」,只要在中國境內居住半年以上,且有合法穩定就業、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者,皆可以憑5年期台胞證領取,用於在中國「證明身分」,並能享有與中國公民同等的待遇。陳俐甫說,中國比照香港及澳門等中國特區,將台灣人以83字首的證號納入港澳特區之後。「整個是去主權化,還有港澳化」,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候選人宋承恩呼籲政府,除了要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更要重視這件事情,並有所作為。
陳俐甫 :台灣主權可能在不知不覺間「量變造成質變」
除了呼籲政府,宋承恩也呼籲台灣人民,「不要為了小的利益,而甘願做中國公民。」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法律社會學博士沈伯洋認為,中國除了讓台灣與他國斷交、逼迫公眾人物言語表態「一中」等強迫性作為,「最恐怖的是沒有強迫性的攻擊」,中國不斷製造推力,促使台灣人民可能為了方便出國不用簽證、拚經濟投資等情況,自然而然就往中國鋪設好的道路上前進,「無疑是溫水煮青蛙,最後我們自己選擇被國民化。」陳俐甫表示,台灣的主權可能因為政府而喪失,也有可能是因為每個人在不經意中,一點一滴的丟掉,「量變造成質變」。
為因應此情況,陳俐甫表示,在台灣人因生活需要,去中國配合申請使用時,台灣人仍應保有認同台灣的主權意識,並且不因日常的習慣適應而喪失敵意,陳俐甫主張,政府應當在國內制度規範等法律作為上,將「陸客、陸生、陸配」改成「中生、中客、中配」,進而更清楚地界定「外國人身分」。
何澄輝:台灣人申請居住證後 可能面臨雙重課稅問題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進一步說道,中國表面上讓台灣人可以取得居住證,或甚至申請戶籍,藉此獲得在中國的相關福利,但中國卻沒有說,申請居住證後,中國可以採集指紋等生物特徵個資,甚至申請中國戶籍後,將成為中國稅法上課徵的對象,不只中國境內財產,包括在台灣的財產所得也要被課徵。
何澄輝更指出,因台灣與中國不可能簽屬租稅協定,所以將面臨雙重課稅的問題,而中國又是個缺乏救濟申訴機制的專制獨權國家,台灣人民不可能去做申訴,自然這些壓力就會回到台灣政府,導致台灣個人的財產,乃至於國家都暴露在風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