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最近突然造訪中國大陸。季辛吉老驥伏櫪,近年來常在國際媒體發表高論,尤其是針對中美關係問題。今年5月,季在他的百歲生日前夕接受《經濟學人》訪談時,就表達了他對中美兩強爆發軍事衝突的憂慮。
季辛吉這次大陸之行,正值中美關係處在一個起伏不定的敏感時機,故難免被外界認為,他此行負有居間傳話的特殊任務。季辛吉喜歡搞「秘密外交」,他的代表作就是1971年7月的訪問中國大陸,不僅為翌年尼克森的「世紀之旅」鋪平道路,並且最後促成了兩國的「關係正常化」。
季辛吉在北京停留期間,不僅分別會見了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和國防部長李尚福,並且還獲得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高規格接待。季辛吉的立埸經常被歸類為「親中派」,他此行最大的收獲是習近平那句「中國人民將永遠記住你」;與此同時,習也表示:「希望你和美國有識之士,繼續為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軌道,發揮建設性作用。」
促使中美恢復軍事高層對話,是季辛吉此行所要達成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拜登政府的期待。但北京要求只有美方解除對李尚福的制裁,兩國防長才有恢復對話的可能;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則強調,「對話不是一種獎勵,是必要的。」
其實,中美雙方存在的最大歧見是,中共認為拜登雖了解美中衝突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但美國不僅欲與中共經濟脫鈎,並在軍事上結合盟友,對中共形成戰略圍堵。王毅這次在與季辛吉會面時就放話,遏制或包圍中國是「不可能的」。
季辛吉曾被視為外交奇才;但諷刺的是,季曾在1973年,因與北越談判代表黎德壽(Le Duc Tho)達成的一項和平協議,二人同獲諾貝爾和平獎;但戰爭卻一直持續到1975年,黎德壽最後甚至拒絕接受這個引發爭議的和平獎。
國際戰略格局已今非昔比,季當年以「聯中制蘇」玩權力平衡的把戲,恐怕無法適用於今天瞬息多變的國際情勢。俄烏戰爭讓美國疲於奔命,稍一不慎,即有陷入東西兩面為敵的困境。季辛吉就曾坦言,中俄結盟是他心中最大的夢魘。
季辛吉是典型的國際政治現實主義者,他眼中只有權力和利益。中共強調「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但要談解決問題的對象,還是那些真正擁有權力的人。季辛吉早已退出政治舞台,如兩岸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所說,中方高度重視與季辛吉的友誼,他帶來的訊息會被傾聽,但是否被採納還有待觀察。
美方對季有期待,但卻刻意淡化他的政治色彩。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季辛吉是一名普通公民,並不代表美國政府。米勒強調:「不知道政府與季辛吉之間有任何計畫中的交流,但如果他在某個時候向這裡的官員通報他的對話,我不會感到驚訝。」
形勢比人強,季辛吉或許還希望在中美之間扮演謀和的角色;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季辛吉此刻的心情,應是充滿「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諸多無奈。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