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虛幻的貿易協定,苦了農漁民的生計

2023-08-01 06:00

? 人氣

民進黨政府大肆鼓吹台美關係最佳的貿易協定,對台灣有何實質幫助,彷彿淪為政治宣傳。圖為總統蔡英文(資料照,陳思明攝)

民進黨政府大肆鼓吹台美關係最佳的貿易協定,對台灣有何實質幫助,彷彿淪為政治宣傳。圖為總統蔡英文(資料照,陳思明攝)

最近民進黨政府大肆鼓吹與美國簽訂21世紀貿易協定,然而這類型貿易協定真能有助於我國的經貿發展嗎?民進黨同黨的立委鍾佳濱質詢經濟部長王美花時,也回答不出來這個大肆鼓吹台美關係最佳的貿易協定,對台灣有何實質幫助,彷彿淪為政治宣傳。其實不管什麼政治上的說法,對於農民的生存來說很簡單,那就是只要作物賣得出去、產銷平衡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這些貿易協定實際上對於我國的農業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害,眾所周知台灣的農漁產品若是以價格來競爭,是無法和歐美相比,在過去加入WTO時,就發生一件吊詭的事情,在稻作方面,我國目前每年食米量約在100萬噸,但產米量約在130萬噸外,更因為WTO體制而需再進口14萬噸左右稻米,以致台灣的農糧政策失衡,形成長久以來的弊端,產銷失衡讓政府只會用大撒幣的保價收購手段解決問題,但卻不直視台灣稻米長年生產過剩,在這樣的情況下,虛耗的預算不計可數。雖然多位立委如張育美等人都有提出這類的問題,但是農委會就是不願正視這個長久的弊端。

其實從1980年代開始,新自由主義帶來的世界奪權計畫大行其道,標榜去管制化、市場競爭的前提,讓各式貿易協定產生,去形塑一個完全彈性化的市場機制,但是這樣的市場機制,實際上是對於很多農漁民的衝擊,在沒有國家管制化的保護下,優勢的農產品配合國力傾銷到弱國,而弱國的農漁民則成為被宰的羔羊,對我們農民來說不是反對全球化,但是不公不義的商業競爭卻又是另一種剝削。

20230306-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出席立院財政委員會備詢。(蔡親傑攝)
從主委變成部長的陳吉仲,在這些經貿談判的過程中,我們農民的權益應該如何保障我們農漁民的權益?(資料照,蔡親傑攝)

即將要揭牌升格的農委會,筆者就問即將從主委變成部長的陳吉仲,在這些經貿談判的過程中,我們農民的權益應該如何保障我們農漁民的權益?還是持續那種出一張嘴的方式來應對我們農民的需求嗎?

雖然筆者認為自由貿易協定是必然的結果,但是政府如何在過程中加入保護的機制、發揮談判的籌碼,而不是一昧地接受。而對於台灣的農業發展來說,筆者一直認為充分在地特色化、供應鏈自給自足、推廣引進農業科技輔助種植是台灣農業轉型的關鍵,比便宜與數量我們無法競爭,但是精緻、高附加價值的方向是可以去執行的,雖然有失能的農業中央單位,但不得不說地方政府的確有意識到這類的問題,像是新北市農業局就輔導各種作物發展特色,近期的綠竹筍季,抑或是筆者身處的台東縣,也是積極輔導推廣特色作物、增加附加價值,或許對抗所謂的全球化霸權,解方就是更在地化的轉型。

*作者為務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