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專訪戴倫・拜勒:「昨日疆藏、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並非不可能

2023-07-31 18:39

? 人氣

《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書封(春山出版)

《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書封(春山出版)

中國數位監控技術有何進化?「跨境鎮壓」海外維吾爾人取得多大成功?當國際關注消緩,如何不忘新疆?DW專訪維吾爾族社會與中國監控體系專家戴倫・拜勒(Darren Byler),請他分享看法。他並警告,「昨日疆藏,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並非不可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4年發動「反恐人民戰爭」後,瓜果飄香的新疆土地上,陸續出現以「去極端化」、「職業培訓」之名建起的「再教育營」。數年之內,多個國際人權組織與新聞調查報導陸續披露並指控,中國藉此拘留體系關押超過100萬的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嚴重侵犯人權,國際輿論於2019年攀至高峰;中國政府則一慣否認有關說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1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的一座清真寺,維吾爾族人和其他信徒在政府組織的外國記者訪問期間做禮拜(資料照片)。

過去10年,中國的治疆政策、數位監控技術,乃至「長臂管轄」海外維吾爾人的力道都有不少變化。美國人類學家戴倫・拜勒(Darren Byler)曾長年在新疆進行民族誌田野調查,亦熟識維吾爾語。作為全球研究維吾爾族社會與中國監控體系的先行者,他的最新著作《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簡稱:《新疆再教育營》)今夏在台灣出版,他也在6月親赴台灣交流,並接受DW專訪。

拜勒該書不僅透過檢視中國官方文件、統計數據等,試圖勾勒數位監控如何成為新疆日常,也匯集了許多第一手深入訪談,其中不乏曾被拘禁的突厥裔穆斯林的親述經歷。藉此契機,拜勒向我們講述他的新疆觀察與警語。

以下是經整理後的節錄專訪。

德國之聲:2001年您第一次造訪新疆時,中國治疆政策還未受到國際高度關注。您當時從西方遠渡到中國,對於新疆的想像在實際走訪後有什麼落差嗎?

拜勒:我本來就聽說過維吾爾族,知道他們是突厥人,某些方面與漢族不同,更像中亞人。對他們的食物也略知一二,比如他們吃烤羊肉串、吃麵包,但除此之外,我一無所知,所以當我抵達喀什的時候——那是維吾爾族最大城市之一——我被深深地震撼,它與我所見過的中國其他地方如此不同。

作為一名攝影記者,我走遍中國大江南北,但在喀什,生活發生於大庭廣眾、街市巷弄,市集生氣勃勃,對於一名攝影師來說,新疆實在太有意思了。我被打動了,返鄉後開始學習中文。在這之前,我沒學過多少中文,我開始嘗試了解中國和維吾爾族地區的歷史,接著又回到當地。旅途路上,我認識許多當地朋友,我想,正是我與他們建立起連結時,我下定決心,這就是我真正想要專注投入的事情。

隨著時間推移,我也能感覺到新疆正在發生變化,而且變化得很快。當時「一帶一路」還沒出來,但已經有「西部大開發」運動,當地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我想看看經濟發展如何改變當地生活、維吾爾族人如何為自己尋找生活與未來,這肯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但我當時沒料到,新疆之後會變成一個蒙受苦難的暴力之地,遭受來自政府的諸多暴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