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善論壇》「先別人,後自己!」何日生談共善利他理念:要懂得惜福

2023-08-04 13:30

? 人氣

20230803-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3日出席「經濟正義與環境永續」論壇。(顏麟宇攝)

20230803-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3日出席「經濟正義與環境永續」論壇。(顏麟宇攝)

極端氣候衝擊之下,加重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懸殊等國際危機,慈濟慈善基金會3日舉辦全球共善論壇,針對「經濟正義與環境永續」進行探討。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提出「共善利他」理念,並表示,除災難之處能見到慈濟志工,許多實業家亦在推行慈善事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8屆全球共善學思會由慈濟慈善基金會主辦,邀請前行政院長、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獲頒第5屆唐獎2022年永續發展獎、哥倫比亞大學永續發展中心主任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發表演說,以跨領域交流方式,探討全球永續發展策略。

20230803-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中)3日出席「經濟正義與環境永續」論壇。(顏麟宇攝)
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中)3日出席「經濟正義與環境永續」論壇。(顏麟宇攝)

何日生說明,佛陀的利他精神是「先別人後自己」,這種慈悲的態度考慮到眾生福利,希望減輕眾生痛苦、促進大家的福祉。然而,現在全球貧富差正在加大當中,現今的資本主義及經濟體系擴大了大家的慾望,將自身利益、財富不平等合理化;甚至,有的時候慈善捐款,並沒有辦法送到需要的人手中。

何日生進一步說,因此,應能透過共善或善經濟,並通過慈善事業來激發大眾內心的慈悲心,幫助大家培養利他主義,從自利轉到無私的利他。除了有災難的地方就能見到慈濟志工的身影,他也看到許多實業家受到感召後,從自我中心轉變到關愛他人,在企業或當地國家推行慈善事業。

何日生舉例,像是印尼金光集團執行董事黃榮年,在遭遇嚴重的排華事件時,仍然不遺餘力行善助人,最終度過危機;連印尼總統佐科威都希望能夠把慈濟的慈善模式應用到全國,協助貧窮人民。何日生呼籲,不應追隨資本主義的享樂主義、過度的消費,而要追求永續發展,懂得惜福。

傑佛瑞.薩克斯回應與談人時指出,無論是儒家或佛教的價值觀,和基督教的思想其實是有共通點的,特別是福音這部分。早於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思想中,就有濃厚的利他精神,只可惜西方到了十六世紀後,開始有了轉折,「走到了一條不同的道路上,而這條道路其實是帶來一些傷害的。」

「人性是有行善的潛能,所謂的善是必須要去培養的,要引發出人性當中的至善,我想這是一個共同的理想。」薩克斯教授很認同孔孟思想對人類的教化及佛陀所說的「八正道」,能夠幫助人們培養和經營人生。行善雖然是人類的潛能,但不能將之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會受到個人感官的限制和誘惑,而未能養成善的習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