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去風險」行得通?《晶片戰爭》作者揭3原因恐失敗收場

2023-08-05 17:00

? 人氣

美中科技戰,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設計的晶片。(資料照,AP)

美中科技戰,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設計的晶片。(資料照,AP)

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和中國展開經濟戰,為了不對中國有經濟依賴,開始展開「脫鉤」,但其他國家有不同想法,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3月提出「去風險」,即確保具備有韌性的供應鏈,不受到他國脅迫。不過《晶片戰爭》作者米勒直言,西方的去風險策略恐失敗收場。

《經濟學人》4日刊登邀請米勒(Chris Miller)撰寫的文章,提到西方對中國展開科技與投資限制,又進行峰會外交及要求維持貿易往來,以此限縮政治和經濟風險升高,「這可能不管用」。他表示,西方領袖轉稱「去風險」和「經濟安全」是因美國、日本想拉攏歐洲,而美國希望中國降低傾向經濟衝突。

「日本和美國的鷹派需要較軟性語言,以繼續保有廣泛搖擺不定的歐洲盟友,其稱中國為『系統性對手』,但希望其他國家付出遏制的代價。去風險聽起來安全又低成本」,米勒寫道,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想藉由多年來的圍堵壓力,讓中國較順從,而中國經濟不穩定,拜登希望降低其對經濟衝突的偏好。

20230316-「晶片戰爭」作者 Chris Miller 16日出席「2023半導體世紀對談-全球晶片戰爭與台灣的關鍵實力」。(顏麟宇攝)
2023年3月16日,《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出席「2023半導體世紀對談-全球晶片戰爭與台灣的關鍵實力」。(顏麟宇攝)

米勒直言,低成本的去風險會失敗,主要有3個原因。首先,中國相信能克服西方的限制。中國正面對有組織的聯盟圍堵其科技和軍事進步,被排除在先進半導體技術之外,進入中國的創業投資也暴跌。軍事方面,日本國防開支在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倍增,並採購能深入打擊中國的飛彈。

另外,美國、英國和澳洲組成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AUKUS),前2國協助澳洲建造核動力潛艦,使三方關係更緊密,而菲律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提供美國新的軍事基地使用。米勒稱,隨著此圍堵聯盟廣泛到位,西方領袖想要談論穩定的經濟關係,同時限制中國進行報復。

改口稱「去風險」有2原因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4月曾表明,相信中國的「長期成長率正在衰退」,認為這正是談判的時候。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敦促,需要去風險(de-risk)而非脫鉤(de-couple)。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James Cleverly)強調,「避免依賴關鍵供應鏈的同時,正面貿易與投資關係」相當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