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人命換便民?定時定點收垃圾,台北做得到,其他縣市做得到嗎?

2018-09-06 08:10

? 人氣

20180817-專題配圖-清潔隊員垃圾車「反站立」訴求,行進時在垃圾車後斗的困境。新北市垃圾車收運現況。(陳明仁攝)
新北市環保局發言人孫忠偉指出,推動定時定點收運垃圾最大的問題在於道路規劃窄狹,無法容許垃圾車長時間停靠。圖為新北市垃圾車收運現況。(陳明仁攝)

從過去推動垃圾不落地政策至今,新北市的垃圾收運路線中,目前已經設有191個定點,包括62個限時定點和129個機動定點。孫忠偉解釋,限時定點位置較佳,垃圾車停靠時間可達半小時到1小時,而機動定點則是一般沿線收運的路上,可短暫停留5到10分鐘的地方。未來新北市並不排除再增設定點,孫忠偉說:「至少像機動定點,我覺得是有增加的空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中市資源不足 但視為未來努力方向

預算有限、人力車輛不足,也是另一大原因。台中市環保局副局長吳東燿提到,2015年時,環保局曾在西屯區的幾個里試辦定時定點垃圾收運,蒐集市民的反應、及評估可能會用到多少資源。「做起來其實成效不錯啦,」吳東燿說,「它其實是個很好的設計,可是配套要夠。」

吳東燿說明,若要實施定時定點收運,由於垃圾車停靠時間較長,在一個社區的周遭同時段和不同時段都要設置不同收運點,讓早下班或晚下班的民眾皆能受到服務,屬於複式收運;和單一路線沿街直直收到底的方式相比,更為細緻,需要花費的人力和機具也更多。吳東燿表示,當時試辦的結果顯示,光是要在那幾個里全面推行定時定點收運,還得增加30%的車輛和人力。

20180903-台中市垃圾清運配圖。(環保工聯提供)
目前台中市只有在遭逢3天以上連假(例如過年)時,會公告特定時段的定點垃圾收運區,讓市民不至於放假期間無法倒垃圾,其餘時候全市都是沿線收運。圖為台中市收運垃圾情況。(環保工聯提供)

以現況來說,台中市只有在遭逢3天以上連假(例如過年)時,會公告特定時段的定點垃圾收運區,讓市民不至於放假期間無法倒垃圾,其餘時候全市都是沿線收運。吳東燿總結,雖然現在台中市沒有訂定這方面的政策,仍將定時定點收運視為未來努力的方向。

桃園市持正面態度 優先針對社區大樓推動

同樣持較正面態度的還有桃園市環保局,局長沈志修雖認定交通壅塞和民眾反彈是兩大障壁,卻也沒有把話說死。沈志修也同意,垃圾收運改成定時定點,可以減少沿線收運時垃圾車的負荷量,還能避免隊員站立在車後方的危險性。現下桃園市優先針對社區大樓來推動,據統計,約有1200處社區已經採行定時定點方式清運。

沈志修自言,桃園升格成直轄市後,環保局一直在想怎麼讓垃圾收運更有效率,但貿然改變里民習慣,就會引起反彈,故而必須做好配套、充分溝通。當被問及是否會在這1、2年內推動時,沈志修回覆:「我們會來評估,像桃園區、中壢區這樣40萬人以上的都會區,怎麼讓里民不用走太遠、又有定點讓車停下來。以我們的觀察這是可行的。」

首創輔助宮廟裝設細懸浮微粒濃度監測設備的環保局長沈志修(圖/范文濱攝)
桃園市環保局長沈志修同意,垃圾收運改成定時定點,可以減少沿線收運時垃圾車的負荷量,還能避免隊員站立在車後方的危險性。(資料照,范文濱攝)

台南、高雄態度相對保守 認為無推動需要

台南市環保局與高雄市環保局的態度則相對保守。談到環保工聯和各地工會在環保署提的訴求時,台南市環保局局長林健三直言,工會確實代表一部分人的聲音,但並不表示所有的清潔隊員都有這樣的訴求。

林健三自認,台南市收運點之間的距離雖比較短,也算是定時定點,20多年來這樣的收運方式、地點已經根深柢固在民眾的習慣中,倘若要改變實在「茲事體大」;再加上目前台南市環保工會並沒有提出希望延長收運點停靠時間、或拉長收運點距離的要求,故判斷台南市並不需要。

20180903-台南市垃圾清運配圖。(環保工聯提供)
針對定時定點清運垃圾一事,台南市環保局與高雄市環保局的態度則相對保守。圖為台南市清運垃圾情況。(環保工聯提供)

高雄市環保局局長蔡孟裕亦持相似意見,認為以高雄現階段的道路寬度、車流量和民眾習慣來看,並不需要特別推動定時定點垃圾收運。蔡也透露,考量到清潔隊員的生命安全,高雄市的部分行政區已經在垃圾車後斗加裝護欄了。

「想不想解決問題,取決於長官要不要去跟里長溝通」

對於各縣市一再強調民眾可能反彈的問題,環保工聯理事長蘇家源嘆道:「想不想解決這個問題,是取決於環保署的官員、清潔隊的分隊長和隊長,要不要去跟里長溝通。你是我們的雇主,你永遠不去做,我們憑什麼跟人家溝通?」

環保工聯理事長蘇家源,出席20180807-環保工聯「反站立!要安全!要求環保署落實勞安規範,聲援嘉義工傷隊員」行動。(陳明仁攝)
定時定點收運垃圾,民眾可能反彈?環保工聯理事長蘇家源坦言,「想不想解決這個問題,是取決於環保署的官員、清潔隊的分隊長和隊長,要不要去跟里長溝通。」(資料照,陳明仁攝)

未來各地方有沒有機會達成環保工聯的訴求仍屬未知,最後蘇家源卻坦言自己並不看好:「我猜是不會落實啦,站在車後的問題不解決,傷亡還是會一直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羿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