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比起美國主導的聯合國議題,更應確保在國際社會的臺灣主體性

2023-08-17 05:30

? 人氣

對於臺灣認同而言,並非不可替代的臺獨工作者:只要有其他候選人承諾不破壞美日同盟的戰略,也可以被美國認識為「務實」。(資料照,美聯社)

對於臺灣認同而言,並非不可替代的臺獨工作者:只要有其他候選人承諾不破壞美日同盟的戰略,也可以被美國認識為「務實」。(資料照,美聯社)

緒論:衰退的日本語世代

1964年,彭明敏等人不滿國府在臺灣的獨裁統治,欲散布『臺灣人民自救宣言』,鼓吹臺灣獨立。最終該行動於開始階段即被破獲,功敗垂成,但該努力最終成為臺灣運動的里程碑。『宣言』當中,直接點出「反攻大陸」並無可能,以及國民黨的「正統中國」自欺欺人。對此,這些人主張,臺灣(Formosa)應建立民主政府、制定新憲法、以及參加聯合國,並與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建交。2020年,提出宣言者中仍健在的彭明敏,於自由時報發表該宣言的『續文』,重新強調臺獨的理念與原則:當中認為爭取歐、美、日等民主國家的支持十分重要,也強調加入聯合國的必要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該宣言距今近六十年,臺灣民主化也有三十幾年的時間。特別是這幾年,圍繞臺灣的國際環境有重大的轉變。美國對於接觸與擴大政策的堅持,基於美中對立升高的局面走向動搖,國內對於美臺關係的重視因而急遽升高,導致兩岸關係的相關論述失去政治影響力。臺灣認同的自信升高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患:日本語世代,在這幾年也陸續凋零。2020年李登輝逝世,2022年彭明敏也離開人世。這些人物的凋零,象徵過去支持日臺歷史記憶的日本語世代,正逐漸從政治舞台退場。早在這之前,根據蘇瑞鏘等人於頂尖歷史學術期刊『臺灣史研究』的統計數據,臺灣戰後史研究的數量,因為語言的親近性,這兩年論文數早已是日治時期的研究的三倍。該趨勢隨著冷戰關聯研究的熱度上升,應該只會有增無減。

無論好惡,日本語世代所建構的政治認同與問題,至少這次選舉結束前仍有殘存影響力。惟不少人也好奇:他們的關懷是否正在我們的世代退潮?日本媒體人野嶋剛便曾指出,例如蔣介石或李登輝等,因為戰爭或殖民經驗等歷史連結,而能吸引日本人的領袖氣質,往後將很難從臺灣政治人物找到。即使這些人長命百歲,隨著對歷史漠然的日本年輕世代於日本社會崛起,日本語世代在日本社會的影響力,也只會持續衰退。

在臺灣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國共兩黨對於李登輝的「出埃及說」十分反感,惟實際在蔡英文政權當中,這些日裔老臺獨不過是新以色列的魏茲曼們:用來命名圖書館也就算了,實際政治面應敬而遠之。被疏遠的老人們會組織一些像是喜樂島聯盟的銀髮康樂團體,但在吸引年輕獨派方面,遠不如能夠前進政壇的臺灣基進或時代力量。

蓋棺論定,這些人並未出賣臺灣主權於華府,更沒有出賣給中南海。只是,從他們影響力衰退的晚景來看,其所建構的原則與理念,縱使對我們有所啟發,但用來指導臺灣面臨更為複雜的國際環境,則已略呈過時,且有所不足。即使沒人敢公開批判,中間選民的態度與行動也證明了這點。若檢證這三十年來臺灣認同鞏固的進程,有些追求對於帶有臺灣主體性的國家利益,則更存在隱然危害,第一個應該檢討的對象,就是加入聯合國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