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江派」之後,「團派」成為另一個沒落的派系。
中共20大閉幕式上,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疑遭「架走」,陰謀論四起,加以在中共20屆政治局24席成員中,「團派」竟未能取得一席之地,外界由此形容在過去20年做為黨內一大派系的「團派」慘遭「團滅」,失去了對習近平推動個人集權的制衡能力。
「團派」由來
廣義而言,曾加入共青團者,均可稱為「團派」。由於加入共青團必須在14歲至28歲間,且年逾28歲未擔任幹部者即不再保留團籍的年齡規定,使得在中共建政初期,尚未有共青團出身者升任高位。1980年,共青團第一書記出身的胡耀邦升任中共總書記後,拔擢的幹部被稱為「第一代團派」;2012年,同樣出身共青團第一書記的胡錦濤成為中共總書記,所拔擢的幹部被稱為「第二代團派」。
1976年文革結束後,曾在文革之前擔任共青團幹部者,此時年齡已普遍在50歲以上,例如文革前的末任共青團第一書記胡耀邦,此時已61歲。隨著中共在1978年底開始推動改革開放,胡耀邦於1980年2月接替華國鋒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團派」也迎來第一波發展高潮。胡耀邦在任期間,大量拔擢曾擔任共青團幹部者出任要職,著名者有胡啟立、王兆國、胡錦濤等,「團派」也首次被外界定義為中共黨內的一個派系,當時甚至有「團中央領導黨中央」說法。
然而因為過於躁進的改革政策,使得胡耀邦於1987年遭受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元老逼迫辭職,所拔擢的人才部分繼續在總書記趙紫陽領導下工作(如胡啟立),部分則被調任次要職位(如王兆國)。1989年六四事件後,與胡耀邦同屬改革派的趙紫陽亦遭撤職,「團派」隨之失勢。
直到1992年中共第14大,隨著同樣出身共青團第一書記的胡錦濤成為政治局常委,「團派」獲得捲土重來機會。當時7名常委中,其餘6名(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鎔基、劉華清)分別出身於1916年至1934年之間,平均年齡達66歲,胡錦濤則出身於1942年,時年僅49歲,外界遂紛紛揣測:胡錦濤係在鄧小平授意下被安排擔任常委,目的是為了在江澤民於2002年任期屆滿時繼位。
胡錦濤在此時做為黨內普遍認定的「儲君」,行事作風異常低調,經常以身體不適為由未參與政治局會議,請假頻率高居7名常委之冠,這實際上是一種明哲保身的作法。此時期外界雖已預知「團派」即將崛起,但對於江澤民是否甘於交出權力,仍存疑慮。
2002年中共16大,胡錦濤自江澤民手中接任中共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開始大量拔擢共青團舊部。在此之前,胡雖有貴州省委書記(1985年7月至1989年1月)、西藏自治區委書記(1989年1月至1992年初)、中共中央黨校校長(1993年至1999年)經歷,但因本身是水利工程師出身,屬於技術官僚型政治人物,主政地方期間並未刻意栽培自家人馬,加以中共中央黨校受訓時間短,許多人早有隸屬派系,欲納入自身班底顯有困難,使得共青團成為胡錦濤主政期間最主要的人才拔擢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