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後支持留歐的比率又逐漸回升。今年3月的統計顯示,44%民眾支持續留歐盟、40%不贊成,與金融海嘯發生前的數字差不多。
英國人為何會想脫離歐盟?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教授惠特利(Paul Whiteley)與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UT Dallas)教授克拉克(Harold D. Clarke)解釋,這些變化的背後有2個關鍵因素:一個與歐盟的狀態有關,一個與英國的競選活動有關。
首先,英國向來是以「功能主義」的態度面對歐盟,加入歐盟是為了經濟利益,而不是仰慕其政治結盟關係。英國加入當時,許多人認為歐盟前景光明,猶如「贏家俱樂部」,英國能從其中獲得提振經濟、改善低成長率的洞見。
但隨著歐元區陷入危機、希臘等成員國經濟崩盤,歐盟陷入低成長率與高失業率的困境,英國人的觀點逐漸改變。開始懷疑自己為何要加入這個經濟表現不佳的團體。
同時,英國人也開始認為要自由進出這個13兆9000億歐元的市場,伴隨著不小的代價。其中一個關鍵來自於歐盟的創建原則:各成員國公民可以自由跨國生活、工作。在歐盟於2004年納入多個東歐前共產國家後,許多東歐移民湧入英國工作,引發英國人民的擔憂與不滿。
競選活動及宣傳也會引導大眾想法,尤其是在面對國際組織成員身分這種巨大、複雜的議題時,公眾期望政黨給出引導性的政見。惠特利與克拉克認為,就當前民調分布看來,主要政黨仍較親歐,這可反映大多數選民的意見。因而他們認為,無論是現在舉行或是2017年,英國人仍會在公投中選擇續留歐盟。
脫歐可能動搖市場
但市場已受到這種不確定性影響。英國企業擔心,脫歐將升高英國與其他歐盟國家商業往來的成本,傷害英國競爭力。跨國銀行集團匯豐(HSBC)4月聲明指出,正在考慮將總部遷離英國,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脫歐聲浪。
裕信銀行(UniCredit Bank)經濟學家維納札(Daniel Vernazza)表示,脫歐可能是當前英國投資人最大的單一不確定因素,且這個不確定性可能會延續數年之久。
卡麥隆表示自己希望英國續留歐盟,但條件是歐盟必須有所改變。他堅持自己將國家置為最優先的立場,認為英國人應該有一個選擇是否續留歐盟的機會,「這對我們來說是對的,對歐盟來說也是。」
工黨抨擊卡麥隆姑息
但前工黨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抨擊卡麥隆為了討好一群「永遠不會滿足」的歐盟恐懼者,動搖全英的商業往來穩定性。
前工黨歐洲事務部長麥克夏恩(Denis MacShane)於1月出版《英國退出:英國如何離開歐洲》(Brexit: How Britain Will Leave Europe),他表示,「義大利人、德國人、法國人、美國人與加拿大人都對脫歐公投感到恐懼,更不要說英國真的脫離了歐盟。他們不能公開說,但大家都知道未來2年的公投協商會非常辛苦。」
麥克夏恩也表示,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一個強國讓她的公民決定要不要參與一個大型國際組織,「這在國際角度上看起來輕率而不負責任」。並指責這是保守黨姑息UKIP的作法。
歐盟「盡力」挽留英國
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4月底表示,歐盟只可能進行小幅改革;但也指出,與英國達成一個「公平的協議」是他的首要目標之一。歐盟外交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雷納德(Mark Leonard)也表示,少了英國,歐盟會縮小、弱化也較不平衡,他們願意盡力挽留英國。
一個問題是:歐盟願意「盡力」到什麼程度?歐洲議會德國籍議員麥卡利斯特(David McAllister)的發言代表許多人的看法。他指出,現在討論歐盟為英國改變的底線沒有意義,必須等到英國新政府組成、向歐盟提出具體的要求或計畫之後,才能開啟討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歐盟正密切關注英國這場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