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許多大事都因為一時的失誤而變了軌跡,使得有些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遭受截然不同的衝擊。事過境遷,大家最大的反思是,假如當時這樣,後來的發展或結果會是怎樣?
明年總统大選和國會改選將是中華民國近代史上的關鍵點,也是關乎台灣未來走向的轉捩點。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都不能輕忽以對。
誰都知道,影響這場大選最大的變數是現在還四處造勢的郭台銘。他從美返台後丟出了「主流民意大聯盟」,高舉「下架民進黨」的招牌,在野陣營沒人能够否認,但誰都知道如果他堅持總统候選人非他不可,這個主流民意大聯盟就會成為裂解在野大聯盟的糖衣,將總统大位拱手讓給民進黨的賴清德。
第1個假如是,賴清德如果當還為總统,對外而言,他勢必更向美傾斜,不可能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幾可預期將更不穩定;對內來說,民進黨山頭林立,新潮流系兇猛著稱,蔡英文總统下台後,其它派系在盤根錯雜的政商結構中不可能等著吃素,宮廷權鬥可能接著上演。
第2個假如是,如果民進黨又在國會再取得多數席位,在野的立委分布將更為分崩離析。固然國民黨還維持在野第一大黨地位,但在野的時不我予更將成為殘酷的事實。民進黨歷經蔡政府8年的多數政權操練,未來施政應該更為所欲為。
第3個假如是,如果賴清德贏得了總统,但民進黨失去了國會多數。蔡政府過去4年能够一個個「特別預算」綠色開道,主要是正值新冠疫情,加上中美對抗和地缘政治的推波助瀾,讓她也能橫衝直撞。明年後,這兩項外在因素會消失或減缓,加上立法院的在野結構也會轉變,逼得國民黨不能空坐老大位置,否則民眾黨和其它小黨一定會翻桌。
第4個假如是,郭台銘想通了,接受近日傳出的中美都不希望他参選總统,退居二線成為在野聯盟的成事者。國民黨、民衆黨合力攻下總统大位,但不論是侯友宜或柯文哲恐怕都得面臨3黨不過半的施政挑戰,逼的必須採行聯合內閣。政治人物最怕沒位子,根據歐洲近30年的施政經驗,聯合政府對國家、人民都是好事,也更能契合未來國際社會永續發展的主流。
第5個假如是,郭台銘不讓,執意组黨參選。面對總统大位失去,國民黨可能立即遭逢內鬥衝擊,深藍和淺藍的鴻溝將更為擴大,地方議會小雞也更會挑戰立院老雞。
柯文哲失去總统大位後呢?以民衆黨目前民意有25%的底線推估,他在台灣政壇應該仍有一席之地;然而,社會大眾也勢必更為關注,他此次參選是否一黨之私大於全民之福。反觀時代力量,因為郭台銘組團参選,極可能因此消風。
第6個假如是,郭台銘參選刺激了想下架民進黨群眾的危機意識,如果藍白又有合作共識,預期民眾會自動採取棄保行動,雖然總统大位可能失去,但至少可以聯合保住立院多數席次。
身處亂世,平民百姓只能祈禱上蒼。關公啊!向您跪拜,早點顯靈吧!
*作者為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