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有感

2023-08-22 05:40

? 人氣

政府應依循國家民主轉型政策及總統復振原住民族之承諾,尊重及頃聽原住民各族群真實的聲音。(資料照,圖/桃園市政府觀旅局提供)

政府應依循國家民主轉型政策及總統復振原住民族之承諾,尊重及頃聽原住民各族群真實的聲音。(資料照,圖/桃園市政府觀旅局提供)

2023/08/01假高雄市舉辧112年度全國原住族行政會議,夷將主委明確表示:蔡總統在7年前的今天,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並推動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及訂定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唯歷年辦理全國原住民行政會議皆著重在屬「公務系統」官方施政作為。政府應依循國家民主轉型政策及總統復振原住民族之承諾,尊重及頃聽原住民各族群真實的聲音,辦理屬「民族系統」之全國「原住民族群代表聯席會議」,共同戮力使原民會112.02.16修正核定的736個部落組織能成長茁壯並務實運行,此乃各族群所最所關注及族群存亡的核心議題,事實說明如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國家轉型民主多元文化社會之今日,政府轉趨尊重原住民族群,各項施政措施如身份之認定、加分之存廢、咨商同意權之行使、國土計畫法、族群復振及傳統知識體系等,各部會皆明確要以部落組織作「溝通、咨詢及確認」為對象,若無成熟之部落組織一切回歸行政部門「代為執行」。

2、為民喉舌的立法委員、原轉會委員及專家學者等,提出甚多具前瞻性有益原住民族群之良策,因無部落組織的回應支持,皆無疾而終錯失良機。傳統部落組織實具政治、經濟、族群發展等之綜合體,部落組織領導人(主席或頭目)應具宏觀視野,除善用國家等外部資源,並強化部落組織引領族人成長茁壯,因也唯有部落組織之「集體決議」始能為國家所正視。

3、即將面對強勢及資源雄厚的平權會、平埔原住民族、新住民,近半數台灣原住民人口移居都會區及與異族通婚所生子女,未見到自屬族群的團結而疏離等現實社會現象,更將弱化及壓縮台灣法定原住民族群生存空間。因無部落組織,己意識到亡族危機的年青族人求助無門、旅外族人連結不上母體或有心協助之外力資源無著力點。

桃園市長張善政出席「112年中壢區原住民族豐年祭活動」。(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近半數台灣原住民人口移居都會區及與異族通婚所生子女。(資料照,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4、民選公職、地方公所及協會、原鄉經商者、部落漢民、己有權位之原住民知識份子及教會等,因其將會喪失或影響對族群或部落之掌控權及既得利益,皆反對部落組織之建制,高度依賴性及守法性的台灣原住民族群毫無自足成長之空間。故唯有國家之「強力政策」伴隨,原住民族部落組織始可成長茁壯,才能「部落故事由部落族人自己說」。

5、當原鄉部落地區,漢民族人口超越原住民族人口,公所隨然名為原鄉之公所,但無可再獨厚少數原住民族人,且未來漢民勢力必然實質掌控原鄉行政及各項資源,族人未來僅能依賴團結的部落組織,年青部落族人若放棄部落組織即為放棄原住民身份,因前述各項一切將直接回歸「國家系統」依國家意志執行,極易步入同質化及實質同化。

6、國家若對部落組織運用得宜,則屬國家公務系統(公所、村里鄰及各協會等)造福鄉里最佳左右手。因常態下,部落皆依循現行制度正常運行,惟若逢遇公務系統窒礙難行、嚴重傷害部落權益或必需要以「部落組織之名」咨商應對者,則可隨即移轉屬隱性的民族系統「部落組織」承接辦理,實具功能互補相互助益之作用,公務系統為求行政績效,民族系統僅為族群薪傳為目標。

7、現在民主轉型政府採積極政策想協助原住民族群復振,但卻不知應如何協助?原住民族群應覺醒,唯有「團结的部落組織」才會受到尊重、才具能力協助及監督政府,並可明確讓政府瞭解「你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部落組織,是族群及部落權益之維護者、台灣綠色環帶的最後一道防線、族群復振的核心主軸及台灣原住民族群永續薪傳的唯一希望,此乃為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所應併作優先關注之核心議題。

*作者為前總統府原轉會鄒族代表委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