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可怕?還是民進黨新潮流系「吃銅吃鐵吃光電」可怕?這兩個問題,都已經不再是問題,因為各種民調結果顯示,即使「部份」民意對賴清德的台獨理念相當疑慮,對新潮流系分食國家資源深感厭惡,賴清德的民意支持度始終維持領先,而且領先幅度已有拉開的跡象,距離大選倒數五個月,垃圾時間開始計時,不論「非綠陣營」或所謂的「主流民意大聯盟」九成九要迎接他們疑慮與厭惡的結果。
民調有技術操作空間,但改變不了賴清德領先事實
民調究竟可信不可信?又成為選舉垃圾時間的場邊話題。第一個做出賴清德突破四成三支持度的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特別透露「一個不公開的民調秘密」,全市話或全手機民調都可能失真,他認為市話手機七三比的民調相對準確─這正是該基金會採用的方式,全市話民調有利於賴清德和侯友宜,全手機民調則有利於柯文哲,若用全市話民調,柯文哲的支持度還要掉三個百分點,同理,迄未明確表態參選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支持度也有被低估的可能。
游盈隆解釋了民調的方法論,但不論採用全市話、全手機或市話與手機併用,關鍵在符合人口樣本─包括年齡、性別和地區,而不論採用何種方法,只要找到相對精準的調校模型,民調都可以參考,之所以會有「風向民調」,與手機或市話關係不大,和誤導性提問(包括提問順序),或在特定的團體樣本裡抽樣,關係比較大。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爭議,不在手機或市話,而在問題與提問順序,如果問卷前提不是賴清德出訪巴拉圭並過境美國,而是賴清德自陳是「務實的台獨工者」或者「賴清德說沒有台獨路徑」,又或者以民進黨執政的能源政策或眾多弊案爭議為前提導問,賴清德還會不會一舉衝破四成支持度?就不無疑問,但即使如此,或許也改變不了賴清德領先的事實,何以故?
在野分裂,獨缺眾望所歸的那個人
這個問題,不必用腦袋,用膝蓋回答即可:三庭抗禮,在野分裂,民調拚不過團結的執政黨,理所當然;但這不是唯一的答案,重點還在非綠陣營各有支持者,獨缺眾望所歸的參選人。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總統大選,前總統李登輝面對的是國民黨一分為三,他還是以席捲之勢贏得大選;二000年大選,五組候選人,前總統陳水扁勝出,因為連、宋分裂;二0一二年前總統馬英九連任同樣是三組人馬,但馬英九夠強,複製泛藍分裂落空,親民黨從此走入尾聲。
二0二四大選和二千年的選舉形勢極為相似,是第三黨最接近總統大位的第二次機會,差別在柯文哲的組織能量,無法和當年還有省政府基層的宋楚瑜相提並論;自有總統民選以來,屢屢參選的宋楚瑜,二00八年缺席,既是馬英九聲勢如虹,也是國親選前議和(合),相形之下,這一次侯友宜和當年馬英九的群眾魅力沒得比,國民黨和民眾黨想和(合)也不知從何議起,在野兩強棄保難(如連宋),在野兩弱棄保也難(像侯柯),更悲嘆的是,正因為侯柯都不夠強,讓郭台銘民調墊底都認為自己是最有希望的「天命之人」,但即使加進郭台銘,不過從兩弱到三弱,三弱拚一強,結局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