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勢動作不斷,却遲不明確表態參選總統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連辦數場「主流民意大聯盟」群眾活動後,回到台北,由前雲林縣長張榮味為之舉辦一場「雲林旅外鄉親後援會」晚宴,席開八十五桌,郭台銘還是沒宣布到底要不要獨立參選,却聲言邀請在野兩位政黨提名參選人侯友宜和柯文哲「坐下聊聊」,「在主流民意的大框架下好好談談,彼此合作,一起打敗賴清德。」
對郭台銘的「盛情邀約」,柯文哲和侯友宜尚無反應,對柯、侯而言,郭台銘高舉「主流民意」的大旗,拒之不妥;但殷鑑不遠,回應他的邀約風險不小,四年前,國民黨盛情為他大開重返國民黨的綠色通道,結果初選未過,郭台銘翻臉退黨,轉而「投資」親民黨和民眾黨,四年後,國民黨盛情將之納入徵召民調與黨內徵詢,未獲徵召後,郭台銘前腳宣布支持侯友宜勝選,後腳痛批被國民黨騙了,迄今這個說法未改,他始終站在「朱立倫騙了他」的基礎上,擴大他參選總統的合理性,同時轉頭奔赴金門與柯文哲「山盟海誓看月亮」,隔天却說酒喝大全忘了。
「主流民意大聯盟」─郭成不了代表號
不論國民黨請出前秘書長金溥聰壓陣,強勢摜壓黨內猶有二心的立委參選人,終於在全代會後,壓下「換侯」危機;或者柯文哲以笑話回應「一下併購(民眾黨),一下全忘了,想起來就怕」,甚至因此取消原定赴金門紀念八二三砲戰的活動,避免和郭台銘再度同框;這三個月,國民黨和民眾黨都被郭台銘驚嚇的不輕,侯友宜的民調一路下滑到最近才止崩,柯文哲的民調却已有攀高不易的趨勢,這些「選情變化」,郭台銘即使並非關鍵因素,却也產生一定作用,簡單講,郭台銘像戲偶般全台搬戲,讓在野民調盤旋低檔,相應的就是讓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盤勢持穩居冠。
玩了三個月,郭台銘想起來「團結」的重要性,委實不易,他用「三隻小豬打敗大野狼」的寓言,淺顯易懂,就選票結構而言,不必郭台銘造勢三個月才「醒悟」,倒是他對「主流民意」的詮釋和「主流民意」頗有距離,才是問題。
首先,他說「民意大於黨意」,完全正解,但他忘了,不只他站在民意的一邊,在野兩黨產生總統參選人的「黨意」何嘗不是以民意為基礎?柯文哲被民眾黨提名不只因為他是黨主席,而是因為他擁有組黨與參選的民意基礎,侯友宜被徵召同樣有民調與民代公職意向(民意)為基礎,即使侯友宜這三個月民調從第一落到第三,全台造勢的郭台銘民調還是墊底,換言之,他不會是「主流民意」中最能代表在野翻倒民進黨執政的總統參選人。
因此,當他邀請柯侯坐下來談,「當我最有力的後盾」,讓民進黨再輸一次,若非「浪漫的不切實際」,就是「傲慢的以為選舉還是在鴻海帝國中稱王」,但不論何者,都與政治或民意現實不符。做為成功的企業家,霸氣或許是不可或缺的特質,做為國家領導人,強勢的執行力也很重要,但在成為國家領導人之前,他必須理解選票不以個人意志而轉移。四年前他懇求韓國瑜讓他先做四年,讓人反感;四年後他以更能整個柯文哲強求國民黨徵召、或重演要求柯文哲先讓他做四年,同樣讓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