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周四(24日)開始從福島核電廠排放處理和稀釋過的廢水後,中國對該國海產品實施全面禁令。之後,日本政府呼籲北京取消這一「非基於科學的」舉措。
中國是日本海產品的主要買家,該國周四宣佈,出於對消費者健康的擔憂,下達這一禁令。
然而,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專家們一致認為,這種廢水的排放不會對海洋生物或海鮮消費構成安全風險。
「主要原因並不是安全問題,」國際貿易法專家亨利·高(Henry Gao)告訴BBC。「這主要是由於日本針對中國的舉措,」他表示。他指出,近年來日本與美國和韓國的關係更加緊密。
日本在本周四排放污水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現場的監測人員表示,他們的測試顯示,排放的輻射水平低於日本的設限——每升1500貝克——這比全球飲用水的標凖低約7倍。
儘管日本漁民也很擔心,但分析人士說,貿易禁運對日本漁業的打擊將是短暫的,而且比預期的要小。
因為日本魚類的主要市場仍然是國內市場。
當地人是消費的主力軍,因此頂級海鮮公司Nissui和Maruha Nichiro都表示,他們預計中國禁令的影響有限。據路透社報導,在禁令宣佈當天,兩家公司的股價在收盤時都略有上漲。
除了中國,沒有其他國家暗示要全面禁止進口——韓國對福島和周邊一些縣海鮮進口禁令仍然有效。
瑞典核化學副教授馬克·福爾曼(Mark Foreman)說,專家們表示,即使是那些大量食用海鮮的人也只會受到極低劑量的輻射——每年的輻射量在0.0062到0.032微西弗(microSv)之間。
福爾曼副教授說,人類可以安全地暴露在數萬倍以上的輻射中,即每年高達1000微西弗的輻射。
付出的代價並不高
日本政府承認,當地捕魚業可能會受到重大打擊。
日本政府此前曾批評北京方面傳播「毫無科學根據的說法」。周四晚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再次懇求北京方面關注相關研究。
岸田文雄對記者表示:「我們已通過外交渠道要求(中國)撤銷(禁令)。」 「我們強烈鼓勵專家在科學基礎上進行討論。」
此前,中國及其屬地香港和澳門已經對日本部分地區的海產品實施了部分禁令,但當局現在擴大了禁令範圍。
中國大陸和香港是日本海產品出口的最大買家,約11億美元(8.66億英鎊),佔日本海產品出口的41%。
當地媒體報導說,在中國發佈禁令之後,日本漁業協會的負責人打電話給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敦促他遊說北京方面撤銷禁令。
但行業觀察人士很冷靜,他們知道全球貿易中的供需通常變幻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