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日本職業足球聯賽迎來了30歲生日。創立之初,國際足聯世界盃的賽場只是日本足球運動員們夢想中的舞臺,植根地區的職業體育這一概念在日本社會還鮮為人知。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日本職業足球聯賽提出了「提升日本足球水準,促進足球運動普及」的理念。30年後的今天,日本足球正在持續穩步地前行。
具備亞洲最高水準的潛力
5月6日,離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簡稱「J聯賽」)30週年紀念日還剩9天。日本的浦和紅鑽隊擊敗沙烏地阿拉伯的利雅德新月隊,第3次奪得了亞洲足球俱樂部冠軍聯賽(ACL,亞足聯冠軍聯賽)的冠軍。
利雅德新月隊由沙烏地阿拉伯足球國家隊隊員和外籍球員組成,包括此次在內,歷史上一共9次闖進ACL決賽,其中4次獲得冠軍,這兩個數字均為亞洲球隊之最。在過去的5年裡,利雅德新月隊3次打進決賽,兩次稱霸亞洲,是中東地區實力最強的球隊。這一次,浦和紅鑽隊以兩個回合2比1的總比分擊敗了利雅德新月隊。
在過去6年裡,日本球隊曾4次打進決賽(浦和紅鑽3次、鹿島鹿角1次)。若從亞洲俱樂部錦標賽(ACL的前身之一——譯註)時期開始算起,日本球隊一共獲得了8次冠軍,僅次於韓國(12次),高於沙烏地阿拉伯(6次)。可以說,J聯賽具備的潛能至今仍居亞洲最高水準。
不過近年來,日本J聯賽「空洞化」現象持續引發熱議。日本有超過100名球員在歐洲各大聯賽踢球,日本足球國家隊隊員幾乎都是「海外組」。像三笘薰(川崎前鋒→布萊頓)、旗手玲央(川崎前鋒→凱爾特人)、富安健洋(福岡黃蜂→聖圖爾登→博洛尼亞→阿森納)等球員,都是在J聯賽嶄露頭角,一獲得主力位置開始有出色表現,就被歐洲的俱樂部挖走的。J聯賽的俱樂部很難再像以前那樣制訂以年輕球員為主力的中長期計畫,就連頂級俱樂部也不得不採取其他戰略——在球員不斷流動的情況下,俱樂部亟需摸索穩定球隊實力的辦法。
但這是否就意味著,整個J聯賽的比賽品質因此降低了呢?絕非如此。當然,如果旅歐球員留在日本國內比賽,或許賽事整體品質會比現在的更高。但那樣的話,球員就無法通過在歐洲踢球獲得成長,為填補旅歐球員空缺的國內新勢力也就無法崛起了。
在日本,球員要想在國家隊站穩腳跟,僅僅在J聯賽上表現出色是不夠的。現在又加了新的一步,即只有在歐洲賽場上顯示出存在感才能確保國家隊的席位。J聯賽本身的賽事品質並沒有下降,浦和紅鑽勇奪亞冠聯賽冠軍就是明證。
30年間堆築的財政基礎
那麼,俱樂部的經營情況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