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陳鴻以前,我先讀了他的新作《陳鴻的美食散步》,這是我第一次讀他的著作,覺得他對美食和人情的描述特別到位,如形容一位夜市麵嫂阿香「待人處事像黑白切一樣真」,形容某處的厚切臭豆腐「可以百分之一百吃到豆腐的蛋白質經中藥滷水發酵後的保濕效果及香氣」,其中的「保濕」二字讓我不禁笑了出來,口裡好像已經含著那具保濕效果的臭豆腐;「煎蘿蔔糕是台灣最早的鐵板燒」令人猛點頭,還有像上海人形容鮮味兒的「螃蟹膏黃鮮到掉眉」…,他的書寫不只各地美食,更特別看重美食背後的人情味。
見到阿鴻本人,跟電視上一樣高大帥氣,時間在他的俊臉刻上些許魚尾紋,但是真帥,走在路上讓人不多看一眼也難,一定有偶包、也常被人要簽名吧?他猛搖著手:「不不不,我常搭捷運,沒什麼人認得我啊」;說沒有偶包,不過自拍都用濾鏡,其實我覺得他根本不必開美肌,經過歲月洗練的天然陳鴻比美肌陳鴻有味道多了!
聆聽Podcast 你所不知道《阿鴻上菜》以前的陳鴻 約27分鐘
初入社會的機械製圖員與媒體結緣
阿鴻原是唸機械的,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台玻擔任機械製圖員,也是儲備工程師,薪水很高,那時每天午餐吃得超好,吃飽了就昏昏欲睡,製圖桌是斜的非常符合人體工學地好睡,常聽同事睡到從椅子上跌下來的聲音,兩個月後,他想難道人生就這樣了?正好台廣新竹台招考播音員,雖然薪水只有製圖員的一半,他仍去應試,以備取進入廣播電台上班。「那還是盤帶的年代,要學剪接、注意哪些是禁播歌曲絕不能播,見識到大哥大姊級的播音員,每天有聽不完的黑膠唱片,廣播的世界對我這非本科系的太有趣了,大家都叫我幼齒ㄟ…」
人生的機緣讓非傳播本科的陳鴻從此跟媒體結了緣,電台有位同事告訴他,待在這兒沒前途,當時看到中國時報廣告部的徵人啟事,他雖然對於什麼是活動企劃一無所知,還是去試試,「兩百個人中取五人,我居然考上了!」
在報社一待超過八年,這段時光被他形容為「練兵」,讓他學而後知不足、更謙卑,「七分正經以度生,三分癡呆以防死,人生不能活得太清醒」。回想自己一路走來心態上隨時歸零,別想太多,如果已經全力以赴、盡其在我,就重新回到原點,再迎向另一個挑戰。「如果我在22歲時就拿到《阿鴻上菜》,可能也沒辦法做得這麼長久,當時是一個剛好–有線電視剛出現,我火力全開,沒有包袱,以實驗的方式去做這個節目!」
新興的有線電視頻道策劃了八分鐘的《每日一衣》、《每日一書》等塊狀節目,後來爆紅成為帶狀節目的《阿鴻上菜》前身是《每日一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