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專家看台媒:如何做出好新聞?提升報導優質度與公信力靠這幾招

2023-09-19 09:10

? 人氣

2022年8月4日,台北一間髮廊正在收看中共軍演的新聞。(美聯社)

2022年8月4日,台北一間髮廊正在收看中共軍演的新聞。(美聯社)

台灣媒體亂象長期受到國內批評和關注,而外媒新聞人對於台灣新聞業的評論又是如何呢?中央廣播電台與國發會、台灣大學等單位18日舉辦台灣論壇台北場,主題是「疫後亞洲的展望:綜觀亞洲媒體生態變化:威權vs民主」,邀請到《紐約時報》駐台記者儲百亮、前《路透社》北亞區總編輯史密斯、台北外國記者會會長周浩霖與談,分享他們對亞洲與台灣媒體現況以及所面臨挑戰的觀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前《路透社》資深編輯史密斯(Phil Smith)指出,「現在台灣在全世界都是頭條新聞」,台灣本地媒體是外界了解台灣的重要窗口,然而他認為,媒體仍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呼籲媒體公司應該更積極地投資於新聞人才的培養,以確保新聞業的持續成長。

《紐約時報》(NYT)資深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則表示,新聞自由應包括對國內議題和外交政策的批評性報導,這是台灣展現自己是民主榜樣的機會。他呼籲台灣媒體應該專注於區域內多個國家和故事,而不僅將新聞焦點局限於美中大國競爭,「國際媒體並不總是足夠多元,關注這個地區其他發生的故事。」

中央廣播電台與國發會、台灣大學等單位9月18日舉辦台灣論壇台北場,主題是「疫後亞洲的展望:綜觀亞洲媒體生態變化:威權vs民主」,邀請到台北外國記者會會長周浩霖與談。(央廣提供)
中央廣播電台與國發會、台灣大學等單位9月18日舉辦台灣論壇台北場,主題是「疫後亞洲的展望:綜觀亞洲媒體生態變化:威權vs民主」,邀請到台北外國記者會會長周浩霖與談。(央廣提供)

曾任《緬甸前線》(Frontier Myanmar)編輯的周浩霖(Thompson Chau)指出,台灣已成為外國記者的聚集地,包括來自美國、英國、澳洲、歐洲、日本和東南亞的記者。他提到,過去三年間,來台灣的外國記者數量增加了63人,新聞機構增加了29家。

他認為,台灣之所以成為外國記者的聚集地,一是因為台灣本身對地緣政治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二是因為台灣提供了地理上的便利和相對安全、自由的工作環境。此外,他強調了在台灣報導的潛力,特別是在提供更多台灣內部問題的報導,這有助於提供更全面和細緻的台灣報導。

但他也提到,多數外國記者仍然將台灣視為避難所。他提出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台灣應該如何由一個「避難所」,轉變為吸引國際新聞從業者的樞紐?周浩霖指出,台灣亟需改進對外國記者的簽證管理方式,特別是對於那些希望在台灣工作並參與政府新聞發布會和活動的自由撰稿人。

該怎麼做好台灣新聞?

作為一位資深的駐中國記者,儲百亮在2020年疫情期間不得不離開中國,並於去年底來到台灣。談到台灣的媒體環境,他指出,近來台灣「#MeToo」運動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新聞故事,可以看見台灣媒體在處理困難議題方面做了出色報導,「我認為這表明台灣的新聞業正逐漸成熟,這是一個好現象。」

他指出,現今的新聞業需要有足夠的空間來從事優質新聞報導。「進行調查報導和深度新聞報導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資源,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他解釋,《紐約時報》非常幸運擁有足夠的資源,但總體而言,媒體環境對這類型的新聞報導不夠友好。他建議,如果台灣媒體希望能夠傳達好新聞,就必須找到獲得這些資源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