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某些標準衡量,中國的資產泡沫並沒有那麼大。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估計,中國房地產價值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在2020年達到260%的峰值,而2014年為170%;根據官方數據,房價自該峰值出現以來僅略有回落。中國股票市場市值與GDP之比在2021年達到80%的近期峰值,目前為67%。
摩根士丹利估計,在日本,土地價值與GDP之比在1990年達到560%,到1994年回落到394%。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市值與GDP之比從1982年的34%上升到1989年的142%。
同樣對中國有利的是,中國的城鎮化比率較低,2022年為65%,而日本在1988年就已經達到了77%。隨著人們向城市遷移並從事非農業工作,這可能為中國提高生產率和加速經濟成長帶來更大的潛力。
中國收緊對資本市場的控制意味著人民幣大幅升值的風險很低,人民幣大幅升值會損害出口。近幾十年來,日本不得不多次應對本幣大幅升值的問題,這有時加劇了日本所處的經濟困境。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經濟學家最近寫道:「我們認為,對中國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的擔憂有些過頭了。」
然而,在其他方面,中國面臨的問題將比日本更加棘手。
中國人口正加速老齡化;人口數量從2022年就開始下降。而日本直到2008年,也就是其泡沫經濟破滅近20年後才出現這種情況。
更糟糕的是,在邁進富裕國家行列之前,中國似乎正進入一個長期成長率疲軟的時期,也可以說是未富先衰: 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均收入為12,850美元,遠低於1991年日本29,080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
然後是債務問題。摩根大通(J.P. Morgan)的數據顯示,如果計入地方政府的表外借款,2022年中國的公共債務總額與GDP之比為95%,而1991年日本的這一比例僅為62%。債務問題會限制政府實施財政刺激措施的能力。
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也顯得更加嚴峻。日本也曾經面臨來自貿易夥伴的巨大壓力,但作為美國的軍事盟友,日本從未面臨「新冷戰」的風險,而一些分析人士現在認為美中關係就是新冷戰。美國及其盟國採取了一些措施阻止中國獲得先進技術並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這引發了今年外國對華直接投資的驟降,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大大減緩中國的經濟成長。
許多分析人士擔心,中國政府低估了長期停滯的風險,而且在避免這種風險方面做得太少。適度下調關鍵利率、降低購房首付比例以及最近表態要支持民營企業,這些措施到目前為止對重振信心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美國銀行的Xiaoqin Pi等經濟學家認為,要使中國的經濟成長重回正軌,需要在財政、貨幣和房地產政策方面協調採取更多寬鬆措施。
但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意識形態上反對政府加大對家庭和消費者的支持,他把這種支持貶斥為「福利主義」。